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对控制疾病本身的进展并无益处。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以经内镜探条扩张术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及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食管贲门癌患者91例,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及体重减轻,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确诊。吞咽困难分级参照Stooler分级[1](0级:无症状,能正常进食;Ⅰ级:能进软食;Ⅱ级:能进半流质饮食;Ⅲ级:仅能进流质饮食;Ⅳ级:不能进食,水也不能咽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PDT联合局部化疗;联合扩张治疗组:经内镜探条扩张治疗联合PDT治疗及局部化疗。
1.1.1 对照组 共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72.24岁。吞咽困难Ⅰ级29例,Ⅱ级17例,Ⅲ级4例。其中食管癌39例,均为鳞癌。按病变范围计:3~5 cm者10例,5.1~8 cm者18例,8.1~10 cm者8例,10.1~12 cm者3例。贲门癌7例,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4例,均为腺癌。
1.1.2 联合扩张治疗组 共41例,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71.82岁。吞咽困难Ⅱ级21例,Ⅲ级20例。其中食管癌30例,均为鳞癌。按病变范围计:3~5 cm者7例,5.1~8 cm者10例,8.1~10 cm者13例。贲门癌4例,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7例,均为腺癌。
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1.2.1 光敏剂 血啉甲醚(hermimether, HMME)注射液,第二军医大学523研究室研制。
1.2.2 光源 HDJ-500高功率He-Ne激光发射器,波长632.8 nm,东南大学研制。
1.2.3 扩张器 Savary-gilliard dilators-100-1,探条系列直径分别为5、7、9、11、12.8、14、14.8 mm。
1.3 治疗方法
1.3.1 PDT治疗方法 以血啉甲醚原液于前臂内侧皮肤行划痕试验,阴性者以3~5 mg/kg剂量的血啉甲醚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药后3 h内进行经内镜激光照射肿瘤局部,功率密度200~400 mW/cm2,能量密度200~400 J/cm2,每光斑照射15~23 min,一般照射2~4个光斑,光斑充分覆盖病灶,并超过病灶边缘1~2 cm,两光斑间适当重叠。间隔1个月后可重复照射。
1.3.2 局部化疗 所有病例在PDT治疗前,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内镜注射针,于肿瘤病变隆起部位多点注入2.5% 5-氟尿嘧啶注射液,每点0.5~1 ml(12.5~25 mg),每次注射总量10~20 ml(250~500 mg)。
1.3.3 扩张治疗 联合扩张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前3天内进行经内镜探条扩张治疗。治疗前除内镜检查外,行上消化道钡餐摄片辅助估测病变长度。扩张术前0.5 h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 mg、地西泮10 mg。咽部表面麻醉后,内镜直视下达病变狭窄处,经内镜活检管道置入导丝,通过狭窄的病变部位至远端10~15 cm。固定导丝,缓慢退出内镜,在导丝引导下依次放入直径由小到大的扩张探条,每根探条留置约5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予以3~5根探条扩张,扩张至直径12.8 mm者26例,扩张至14 mm者11例,扩张至14.8 mm者4例。扩张探条连同导丝一起退出。
1.4 疗效判定
1.4.1 症状改善 术后进食情况根据Stooler分级晋1级者为症状改善,晋2级及以上者为症状显著改善。各组的症状缓解率为:(症状改善+症状显著改善)病例数/该组病例数×100%。
1.4.2 近期疗效判断 按全国激光-血卟啉会议(1984年,北京)制定的PDT近期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完全效应(complete remission, CR):肿瘤完全消失,病理活检阴性,超过1个月;明显效应(significant remission, S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持续1个月;稍有效应(minor remission, M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下,持续1个月;无效(no remission, NR):肿瘤体积无缩小,或有增大。
1.5 统计学方法 疗效结果采用非参数P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 联合扩张治疗组吞咽困难缓解率97.56%(40/41),较对照组(90.0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