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无差异(P>0.05)。

  3 讨 论

  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内镜技术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也逐年增高,且多见于老年人,可能因为老年人食管下段抗反流的功能低下和食管黏膜的退行性变更易出现反流和反流物中H+所致的食管黏膜损害;另外,老年人伴发病较多,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多种药物,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RE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嗳气、厌食、 纳差、 吞咽困难及消化道出血,而反酸、 胃灼热、胸骨后疼痛等典型 RE 症状表现较少,其原因可能为老年人食管、 胃肠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对食管扩张产生的疼痛敏感度下降,对食管酸碱灌注缺乏敏感性有关。有研究显示,RE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有胃灼热、反酸症状者并不增加〔3〕。

  RE患者的内镜表现以B级、C级为主,D级较少,这一构成趋势与欧美国家相近,但欧美国家D级患者约占25%〔4〕,高于本资料。而老年组D级患者比率高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并发出血,而且唾液中重碳酸盐分泌减少,食管中酸灌注增加有关〔5〕。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RE并存疾病种类多,病情较重。易并发食管裂孔疝、 萎缩性胃炎、胃溃疡。食管裂孔疝是老年人RE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食管裂孔疝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且老年人各种功能逐渐减退,酸清除能力减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贲门松弛、食管上皮的增生和修复能力下降,终致RE发生。

  既往认为BE是由 RE演变而来,目前研究倾向于认为BE与 RE一样,是一种独立的疾病〔6〕。国外研究发现,BE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 30~125倍,出现异型增生预示腺癌发生〔7〕。本研究中,老年组 RE合并BE者明显增多应高度重视,对这类患者应进行内镜随访,对早期发现食管腺癌可能具有重要意义。HP感染和RE的关系一直有较大争议,近来较多研究表明二者间并无明确关联〔8〕。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老年人RE发病率高于中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重度食管炎的发生率高,易并存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尤以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为多,发病与HP感染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5):3158.

  2 任 旭.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和病理学诊断及分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112736.

  3 高建萍,王 虹,顾 清,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5):3501.

  4 Dent J,Jones R,Kahrilas P,et al.Management of gastrol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general practice1〔J〕.Br Med J,2001;322(7282):3447.

  5 王 虹,刘 宾,姜佳丽.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2):17880.

  6 许国铭,邹多武.应重视胃肠动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34.

  7 Pera M,Manterola C,Vidal O,et al.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J〕.Br Surg Oncol,2005;92(3):1519.

  8 Jonaitis LV,Kiudelis G,Kupcinskas 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erosive and nonerosive GERD in highhelicobacterpylori prevalence region〔J〕.Dis Esophagus,2004;17(3):223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早产儿胃电节律和胃食管反流的初步观察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48例老年人肺上叶前段或舌段病变临床分
    老年人康复护理
    中药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6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