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内窥镜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胃内容物甚至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致食管溃疡、 狭窄及癌变,临床上以反酸、胃灼热、 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特征。RE在西方国家较常见,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脂肪类食物增多,RE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李兆申等〔1〕调查显示,1990~1999年RE占内镜检查总数的2.02%,而 2000~2004年上升至5.11%,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发生率更高。为进一步了解RE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本文将我院近7年来经内镜诊断的老年人 RE 90例与同期检出的中年人 RE 165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人 RE的临床、内镜及H.Pylori(HP)感染等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 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对28 304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剔除明显胃肠道梗阻、药物治疗中及治疗后复查的病例,共检出 RE 患者255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78例,年龄41~84岁,平均(56.6±14.9)岁,男女比例为2.27∶1。分为老年组( ≥60岁)和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60~84岁,平均(69.2±8.9)岁;中年组男性118例,女性47例,年龄40~59
岁,平均(49.8±8.2)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胃灼热、 反酸、 胸骨后疼痛、 吞咽困难、 嗳气、呕血或黑便等。病程最短者1 w,最长者 3.8年,平均11个月。
1.2 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GIFXQ 240或GIFXQ 260电子胃镜检查,采用1994年洛杉矶会议标准将 RE分为 A、 B、 C、 D 4级〔2〕。A级:食管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破损长径≤5 mm;B级:食管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上,破损长径>5 mm,但病灶间无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D级:食管黏膜破损融合达食管周径的75%以上,存在 Barrett食管 (BE)或食管狭窄即列入D级。 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内镜下表现分级、并存疾病、HP感染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组与中年组主要临床症状比较 老年组反酸、胃灼热、 胸骨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吞咽困难、 嗳气、 呕血和(或)黑便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中上腹疼痛的发生率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 老年组与中年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
2.2 两组RE检出率比较 本资料中RE检出率0.9%,老年组和中年组 RE检出率分别为1.3%(90/6 683)和0.7%(165/21 621),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 P<0.01)。
2.3 老年组与中年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比较 老年组A级、C级食管炎发生率与中年组比较无差异(P>0.05),B级食管炎少于中年组(P<0.05);但D级食管炎所占比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见表2。
2.4 老年组与中年组并存疾病比较 90例老年组中并存1种疾病的有29例(32.2%);并存2种疾病的有39例(43.3%); 并存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有22例(24.4%)。165例中年组中并存1种疾病的有75例(45.5%);并存2种疾病的有68例(41.2%);并存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有22例(13.3%),3种及3种以上疾病的并存率老年组高于中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并存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低于中年组 (P<0.05);浅表性胃炎、残胃炎、胃癌、十二指肠球炎等并存疾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表2 老年组与中年组内镜下RE分级比较表3 老年组与中年组并存疾病比较与中年组比较:1)P<0.05
2.5 老年组与中年组合并BE及HP感染情况的比较 在255例 RE 患者中,伴发BE10例,其中老年组 8例(8.9%),中年组2例(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老年组为7.8%,中年组为7.3%,两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