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 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病理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患,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超声检查可在40%-50%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1]。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有炎症、退行性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多数甲状腺功能正常,常在体检时或无意中发现。目前,临床上习惯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非肿瘤性结节包括各种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肿瘤性结节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结节,其治疗与预后也不同。恶性肿瘤误诊可能延误治疗,而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切除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和负担,而且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尤其是结节的良恶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68例,统计甲状腺结节各种病因的分布比例,比较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外科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68例,其中男11例,女57例,年龄16-80岁,平均52.8岁。病程1周-40年,平均3.5年。术前均经触诊及B超诊断为甲状腺结节, T3、T4、TSH、TGAb、TPOAb检查均正常,除外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2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实验检查及病理资料。所有实验室检查资料均为术前检查结果。其中T3、T4、TSH测定采用时间分辨发光法(T3批内差异1.5,批间差异3.2;T4批内差异1.5,批间差异2.8;TSH批内差异1.8,批间差异3.3)。TGAb、TPOAb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Logig700彩色超声仪。甲状腺ECT检查:ADACSolusEPIC 型双探头SPECT仪。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苏木素伊红染色)。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的分布比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79.4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1.47%),甲状腺腺瘤2例(2.94%),甲状舌管囊肿3例(4.41%),桥本氏病1例(1.47%),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氏病1例(1.47%)。
2.2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 ①68例中,女性57例(83.8%),男性11例(占16.2%),这与甲状腺结节女性高发相一致;②68例中20例有临床症状,占29.4%。表现有颈部胀感,一过性疼痛,近期颈部明显增大等症状。而70.6%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③恶性肿瘤7例中仅1例年龄为80岁,其余年龄在30-50岁,均为体检发现,临床无症状。恶性肿瘤7例均为单发结节。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结节。恶性肿瘤中6例有甲状腺扫描结果,5例为冷结节,1例为热结节;④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临床检查多发结节略占多数,为57.4%,其余为单发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共有19例行甲状腺扫描,其中冷结节3例,凉结节9例,温结节1例,热结节5例;⑤本组病例中甲状舌管囊肿3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另有桥本氏病2例,其中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氏病,术前甲状腺抗体均为阴性。
2.3 临床与病理对照 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结节的良恶性,恶性病变需要即刻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而良性病变则可以保守治疗或者择期手术,某些病变可能仅需定期随访。甲状腺超声波检查和甲状腺扫描有助于结节的诊断。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曾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通常认为冷结节提示恶性病变的可能,热结节可排除癌变。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扫描为冷结节者仅有1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