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螺旋CT平扫病灶呈略低密度,CT值20~45Hu,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欠清,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10例,无假包膜13例,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4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8例,肿瘤周围胆管扩张12例。动脉期可见其周边轻度薄层强化改变,门静脉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延迟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范围较门静脉期扩大,可见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动态增强后特征性的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病灶内部呈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附图1。
讨 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肝段胆管的胆管上皮癌,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的肝内原发性肿瘤。多数为导管状腺癌,少数为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其发病高峰年龄为60~70岁。因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且不具特征性而不易早期发现,而且临床上预后较差。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在临床上非常重要。肝内胆管癌是梗阻性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根治胆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前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癌的发现率及诊断率较高,对中晚期肝内胆管癌血供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1,2]。肝内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多数表现为肝内分叶状、不规则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单发多见,无假包膜。肿瘤本身或其分必的黏液阻塞胆管后可导致远端胆管扩张。
另外,强化的程度和方式与肿瘤内部纤维组织和恶性肿瘤细胞发布有关。肝内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征象的渐进性、向心性的强化特点和病灶内部呈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是,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3]。
综上所述,螺旋CT平扫对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定位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采用较多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俭,吴志权,樊嘉,等.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的比较.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6.
2 林国乐,赵玉沛,张家敏,等.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附16例临床报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
3 何振平.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