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合胞病毒等感染。国内侯云德[2]报道,在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腺病毒所占比重较大(30.6%),其次是流感病毒(2.6%)和副流感病毒(2.2%);在所有腺病毒感染中,3、7型腺病毒占88.8%。本研究结果显示:AECOPD病毒感染总阳性率为 35.34%,且病毒感染高峰在12~2月。检测出的病毒中以腺病毒为主(28/66,42.42%),腺病毒阳性率较高与其抗原及抗体同时被检测有关,且腺病毒呈全年散发。本研究显示2种及以上病毒感染率达13.79%(16/116),且涉及到大部分的呼吸道病毒。混合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常使疾病过程表现为重症化、难治性和预后差。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急性病毒感染后, 由于宿主丧失了完全排出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病毒可以较低的速率连续不断地繁殖,导致持续、潜在的病毒感染,参与COPD急性加重。研究发现,许多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都产生潜在感染[3]。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均提示, 腺病毒在肺组织中潜伏感染不仅与COPD的发生有关,而且也与其严重性相关。通过对患者肺部组织及诱导痰腺病毒基因组片段的检测,潜在的腺病毒感染可能是COP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5]。

  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1、2型)是疱疹科病毒。McManus等研究EB病毒在AECOPD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08例AECOPD患者中49%为EB阳性,对照组阳性率很低。McManus等还报道了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AECOPD中的作用,106例AECOPD患者中21%为HSV-1阳性,且阳性组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阴性组。本组显示疱疹科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4.66%(17/116)。本组阳性率较文献报道的结果略有不同[6],这也可能反映了本地区4种病毒的感染情况。

  目前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 ①病毒诱发气道炎症。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可诱发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活化炎性细胞,促进炎性细胞进入气道, 而这些炎性细胞可进一步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促进和放大炎症,加重病毒气道上皮的损伤。②病毒感染导致气道狭窄。COPD病毒感染后直接损害气道上皮细胞,造成气道上皮坏死, NO及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EDRF)产生减少,引起气道狭窄。呼吸道上皮细胞还可产生抑制黏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和代谢的活化物质,上皮细胞抑制物质合成减少,支气管和肺泡壁结缔组织增生,气道狭窄。③病毒对气道神经调节的影响。呼吸道病毒进入下呼吸道后造成组织损伤,使气道的感觉纤维神经暴露,降解缓激肽的能力下降。病毒可下调M2受体基因的表达,导致胆碱能反应性增高。此外,病毒感染还降低组胺N-甲基转移酶的灭活,造成气道腔的狭窄。

  病毒感染可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免疫。Robbins等[7]报道在AECOPD的病毒感染中,CD8+T 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并不是本身数量增加,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CD4+T 淋巴细胞数目降低。Syrjl等[8]研究表明,CD4+/CD8+比值降低是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标志,下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本研究也显示:AE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均下降,CD8+则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CD4+、CD4+/CD8+降低,CD8+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D3+无明显差异。CD4+细胞减少,产生淋巴因子,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他淋巴细胞的功能减弱,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CD8+T淋巴细胞高,分泌的抑制因子增多,致使它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之间网络紊乱, 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因而导致患者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临床上除对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外,更需使用调整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药物,增强免疫保护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明确各病毒的季节性可指导医师在流行季节中对易感人群应用有效的疫苗或被动免疫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大多学者推荐COPD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国外已采用RSV-IVIG或Palivizumab(单克隆抗体)在高危人群中预防RSV的感染[9]。鉴于机体免疫系统网络的复杂性和免疫调节药物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开发高效低毒的免疫调节药物,对于调节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无疑是研究治疗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8):453-460.

  [2] 侯云德.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新出现的几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检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