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ion; p53; ras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但在Hp诱导胃癌发生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检测 p53、ras的表达,探讨Hp感染与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07年胃镜检查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计175 例,男性100 例,女性75 例,年龄18~85岁,平均(56.32±21.05) 岁。其中浅表性胃炎(CSG)32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2 例、肠化生(IM)34 例、不典型增生(DYS)32 例、胃癌(GC)45 例,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或者免疫治疗;所有患者在取病理或者手术前4周均没有接受根除Hp治疗和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并排除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标本,全部标本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标本离体后迅速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成4 μm厚连续冷冻切片。
1.2 方法
(1)Hp检测:Warthin~Starry Hp呈杆状,黑色或者棕黑色;美兰染色Hp为蓝色,两项均为阳性者为Hp感染。(2)p53、ras的免疫组化检测:p53,ras单克隆抗体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程序按照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以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结果判定:p53染色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至深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ras染色见细胞核(和)或者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表达细胞>10%为基因蛋白表达。阳性反应强度分别用弱阳性(淡黄色)、中阳性(棕黄色)、强阳性(棕黑色)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四格表的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Hp在五种病变类型中的感染情况
在胃粘膜浅层可见杆状、黑色或者蓝色的Hp,分布于粘膜表面粘液层、表面上皮层、小凹内及腺体颈部,肠化生腺体中Hp很少,但是肠化生患者非肠化生胃粘膜中的Hp感染多见。CAG、IM、DYS和GC的Hp感染率均高于CSG(P<0.05 ),CAG、IM、DYS和GC四者间的Hp感染率没有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的p53,ras基因表达情况
p53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ras在CAG中开始有表达,其中,在GC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IM(P<0.01),在IM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CAG(P<0.05),在DYS及GC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CAG(P<0.01)。见表1。 表1 不同病变胃粘膜的Hp感染率及p53,ras基因的表达情况比较*与CSG比较,P<0.05;**与CSG比较,P<0.01;▲与CAG比较,P<0.05;▲▲与CAG比较,P<0.01;#与IM比较,P<0.012.3 Hp感染与两种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在IM中Hp阳性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其阴性组,两者之间有差异(P<0.05),在DYS中,Hp阳性组p53、ras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阴性组(P<0.05), 在GC中Hp阳性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阴性组(P<0.01),见表2。表2 Hp感染与两种基因表达的关系组织类型nHpnp53
3 讨 论
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这一模式,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Hondans等[1]研究表明Hp感染可引起胃癌,但其机制目前仍无定论,大多学者认为GC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可能起先导作用。本研究对不同的胃粘膜病变就Hp感染和p53,ras基因突变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GC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CSG(P<0.05),同时CAG、IM、DYS病变组分别与CSG比较感染率也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GC与Hp的感染有关,进一步说明了Hp感染在胃黏膜癌变中的作用,并且随着病变的加深感染率逐渐下降,这与国外Arif[2]等报道相似,可能因为Hp在胃粘膜癌变的过程中组织不利于Hp生长,特别是癌变后胃内环境改变,更不利于HP生长,Hp难以定值,或导致Hp死亡,同样这提示随着胃粘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的出现和加重,Hp的致病作用将逐渐减小,从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是一漫长的过程,可能起着先导作用.
p53基因为抑癌基因,定位为17号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