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期为2周,观察患者在短期内营养支持治疗下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肺功能、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好转率、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肺功能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慢阻肺(COPD)患者常伴营养不良,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影响,包括肺功能,免疫功能、体重指数等等,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关键词】 慢阻肺(COPD)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无代谢内分泌疾病。全部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2±10.8岁。B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4.5±9.7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营养状态及并发症方面经均衡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炎、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标准饮食,营养治疗组(A组)除采用标准饮食外,每日静滴复方氨基酸液250ml及脂肪乳剂250ml,疗程2周。两组病例在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能够耐受肺功能测定的患者全部入院时测定肺功能。不能测定肺功能的患者治疗后再测定肺功能。治疗组(A组)营养治疗结束后3天,对照组(B组)病情稳定后1周再次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全部患者均行第2次肺功能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测体重。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紫绀消失,咳嗽及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肝肿大明显减轻,下肢浮肿消失,PaO2升高>2kPa,PaCO2下降>1.33kPa;②有效:紫绀减轻,咳嗽及呼吸困难有所缓解,肺部啰音减少,肝肿大缩小,下肢浮肿减轻,PaO2上升>1.33kPa,PaCO2下降>0.4kPa;③无效:上述各项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或死亡。
结 果
疗效观察:A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B组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
实验室检测:A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略)
肺功能测定:两组治疗前后FEV1%及FEV1/FVC的变化,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略)注:与B组比较,*P<0.05,本组治疗前后比较,ΔP<0.05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由于观察时间太短,所以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不明显,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讨 论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25%~65%[2],营养不良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伴有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
COPD患者由于感染、细菌毒素、炎性介质、缺氧、焦虑及恐惧等因素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使之处于严重的应急和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和尿氮排出显著增加,导致营养负平衡。再者COPD患者年龄偏大,牙齿松落,咀嚼功能低下及经济状况不佳等使患者营养物质摄食减少,致使营养不良。另外由于气急、使用药物、肺部反复感染,缺氧、心功能不全,致使胃肠淤血,引起食欲减退,摄入减少,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限制了能量和必需营养素的摄入,从而造成营养不良[3]。营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