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单一性。每组实验至少平行重复2~3次。选取2~6循环作为基线范围,值为0.8时作为阈值,得到各个RTPCR扩增反应的CT值,最后采用△△CT法计算公式得到观察组各组与正常组之间mRNA表达量的相对比值。
相对含量%=2-△△CT
△△CT=△CT待测样品-△CT对照样品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状况
实验过程中,观察组大鼠因灌胃误入气管或胃穿孔(经解剖证实)共死亡10只,其中4、8 w组各死亡2只, 12、16 w组各死亡3只,对照组无大鼠死亡,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血清FFA水平及肝脏MDA、SOD变化
随造模时间延长,观察组大鼠血清FFA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造模时间延长,观察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呈进行性升高,而SOD活力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表2 各组大鼠血清FFA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SOD活力比较(略)
2.3 RTPCR结果
RTPCR反应的融解曲线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扩增反应的扩增曲线表明扩增反应良好。见图1、图2。
2.4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α mRNA表达
见表3。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的基因表达(相对比值)逐渐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造模12、16 w更为明显(P<0.01)。表3 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的基因表达(略)
2.5 PPARα的基因表达与FFA水平、MDA含量、SOD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4。观察组中各组大鼠PPARα的基因表达与血清FFA水平之间均存在良好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观察组中各组大鼠PPARα的基因表达与肝组织中MDA含量之间均存在良好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而PPARα的基因表达与肝组织中SOD活力呈正相关。表4 PPARα的基因表达与血清FFA水平相关性分析(略)
3 讨 论
酒精性肝损伤的致病因素单一明确,即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免疫介导和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内毒素等多种因素有关〔3〕。目前,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在酒精性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是酒精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4,5〕。酒精在肝细胞内可通过细胞色素CYP4502E1并在铁离子参与下产生氧化作用,生成大量自由基,激活磷脂酶及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膜磷脂,改变其通透性和流动性,从而改变与膜结合的酶、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微环境,影响其功能〔6〕。此外,脂质过氧化还可以影响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7〕。近年来研究证实,PPARα表达减少可以使肝脏中脂质的利用和脂肪酸的氧化均发生障碍,导致肝脏内脂肪蓄积〔8〕。酒精可以使大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同时PPARα所调控的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下降,而PPARα激动剂可以改善脂肪变性、逆转炎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9〕。提示PPARα的表达与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关系密切,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发现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逐渐升高,而肝组织中SOD活力逐渐减弱,进一步证实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一致〔4,5〕。同时,经RTPCR方法证实PPARα在酒精性肝损伤中表达受抑,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进行性降低,且表达水平与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呈负相关,与肝组织中SOD活力呈正相关。结合以往实验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老年性酒精性肝损伤中其作用更为明显。同时,PPARα参与了酒精性肝损伤,并在其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PARα的表达受抑,不仅可以使NFκB活化,启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放大炎症反应,促进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1〕;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与肝内脂肪酸代谢有关的蛋白质、酶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使脂肪酸在肝脏内的氧化减少,脂蛋白合成代谢障碍,肝细胞内出现脂肪沉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