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106~1011)[2],易引发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不良输血反应,因此手工PCs存在输注疗效差、配血和输注环节繁琐,临床难以推广应用。目前血小板的供需现状是手工PCs贮备充足,临床使用只有少数;单采血小板因血源缺乏而供不应求,需预约排队等候。
本研究是以汇集血小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过滤前后质量指标的变化和临床输注效果。由表1可知,30袋过滤后汇集血小板的PLT计数、WBC残留量、无菌试验特定指标均符合GB 184692001《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中单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其中WBC残留量已达到或接近避免同种免疫、防止或延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期值(<5×106/袋)[3]。本研究选择60~70 mL/min的速度对汇集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4],过滤前后WBC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果显示,本法既能获得高质量的PLT,又能大部分清除白细胞。目前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采血时细菌经针头进入血袋[5],多人份的PCs混合受污染的机率更大,本研究针对采血部位皮肤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采前皮肤消毒方法和弃去采血最初10 mL血液,能有效降低血液制品中细菌的污染率[5]。本文结果显示:30袋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无菌试验均为阴性,表明所制备的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是安全的。
由表2可知,临床输注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共87例,非血液病组输注有效率是85.9%,血液病组输注有效率是75.0%,与相关报道相近[6]。87例患者输注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后均无输血性发热反应生,输注后皮肤、黏膜出血点明显减少或伤口渗血明显改善的,血液病组11例、非血液病组68例,输注后无明显变化的血液病组5例,非血液病组3例。据资料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约80%为白细胞的HLA抗体所致[7],本研究的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去除了绝大部分的白细胞,滤后白细胞达到5.3×106/袋,大大降低了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不良输血反应,提高了输注疗效。
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与手工PCs相比,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快速、降低输注环节细菌污染风险等优点,与单采血小板相比,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不需专用仪器采集、制品容易获得、供应及时、解决了急诊状态下的供需矛盾等优点。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存在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源不足的事实,综合利用、开发现有的血液资源制备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既补充了单采血小板血源的不足,又解决了供需矛盾(特别是急诊状态下的供需矛盾),这对临床抢救大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eddle N M, Barty R L, Sigouin C S,et al.In vitro evaluation of prestorage pooled leukoreduced whole bloodderived platelets stored for up to 7 days[J].Transfusion, 2005,45(6):904910.
[2]石田明,杨国荣.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实用性[J].日本医学介绍,1998, 19(4):157159.
[3]阎石,韩平,陈雅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问题[J].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3, 14(12): 659660.
[4]陈龙菊,梁其隆,甘芳香.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 26(2):132134.
[5]陈龙菊,梁其隆,高艳,等.采血前不同皮肤消毒方法降低献血者血液细菌污染率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 2007,20(4):328329.
[6]熊燕,胡俊,魏立繁.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10):915916.
[7]Rogers S E, Edmondson D, Goodrick M J.Prestorage white cell reduction in 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cells by use of an integral filter:evaluation of storage values and in vivo recovery[J].Transfusion,1995,35(9):727.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