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无痛苦 胃镜 高龄患者
无痛苦胃镜检查术在术中使用镇静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清醒镇静或浅睡眠状态,减少刺激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作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对84例>80岁高龄患者行无痛苦胃镜检查,探讨此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分为麻醉组及常规胃镜组。麻醉组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80~95岁,平均84.2岁。伴高血压26例,糖尿病21例,房性早搏18例,冠心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例,室性早搏5例,房颤3例,肝硬化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常规胃镜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80~88岁,平均83.3岁。另取同期<60岁中青年无痛苦胃镜检查100例为镇静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6.5岁。排除标准:血压>180/120mmHg,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心肺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
1.2 操作方法
常规胃镜术前准备,麻醉由专业麻醉医师执行。术前及术中持续予鼻导管吸氧,4~5L/min,心电监护仪监护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放入口圈,缓慢静注阿托品0.5mg后,缓慢静注芬太尼0.02~0.04mg,继续缓慢静注异丙酚(药物剂量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当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胃镜进行检查,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检查时间酌情追加异丙酚。术毕患者完全清醒无不适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3组检查前、中、后的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数值,并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检查结束至正确应答时间)、麻醉药物总用量,检查中患者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呛咳,流涎,躁动,胃蠕动),及对检查过程的感受(难受,轻微不适,无不适),及满意度(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结果
106例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胃镜诊断:恶性肿瘤35例。消化性溃疡32例,慢性胃炎(不包括伴其他诊断者)27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食管溃疡5例,残胃吻合口炎4例,胃息肉3例,食道静脉曲张2例。
2.2 胃镜检查中血液动力学变化
高龄麻醉组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检查前一过性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无特殊处理,于检查后恢复检查前水平。见表1。表1 两组高龄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略)
检查中SpO2较检查前有1例下降,下降幅度平均3.16%(p<0.05),但多在>90%,仅1例合并COPD患者术中SpO2降至82%,经抬高下颌,增加吸氧浓度后很快恢复到>90%,未影响胃镜操作。高龄常规胃镜组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检查前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16.86%、12.67%。血压升高达高血压水平。检查中心率较检查前明显增加,增加幅度27.33%,达心动过速标准(p<0.05)。SpO2在检查中与检查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
2.3 胃镜检时的反应
见表2。表2 两组高龄患者镜检时的反应(略)
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满意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 各组异丙酚用量的差异
高龄麻醉组异丙酚用量30~100mg之间,平均(62.5±12.5)mg。中青年镇静对照组异丙酚用量80~180mg,平均(102.5±17.2)mg,高龄组异丙酚用量约为中青年组用量的1/2~1/3,两组药物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
2.5 无痛苦胃镜检查清醒时间
高龄麻醉组清醒时间为(3.6±1.4)min ,镇静对照组为
(2.7±1.5)min,高龄组清醒时间较中青年组稍延长(p<0.05)。大多数患者在检查结束后迅速清醒, 清醒后语言清晰, 表达准确, 不能回忆检查过程,少部分患者感头昏乏力。
3 讨论
本组>80岁高龄患者胃镜检查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3.0%,消化性溃疡30.2%。故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高龄患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是极其必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