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与溶栓前相比P<0.05
3 讨论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Yanagisawa等[3]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 可能是目前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4]。
本研究显示肺栓塞发生后,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为: 肺栓塞时,由于血栓阻断了肺部一定范围内血管的血流,虽然肺脏是双重血液供应且侧支循环非常丰富,但较大的血栓仍造成大范围内的肺血液供应的中断或明显减少,使肺通气/血流严重失调,肺通气、换气功能不良,及肺栓塞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严重减少,并可出现肺不张、肺水肿等改变,同时阻塞血管的血流转流到未阻塞的肺血管,使该处呈高血流状态,进一步加重通气/血流失调,加重肺通气换气功能不良,机体严重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及局部pH值下降,是ET生成最强的刺激因子, 同时由于ET主要在肺灭活,肺栓塞后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故ET在肺栓塞后产生、释放增加,而清除减慢,故此时血浆浓度明显升高。Schmeck等[5]在离体的兔心肺器官研究中发现,肺栓塞时ET水平较栓塞前明显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应用ET受体拮抗药及ET抗体时,均可以防止冠状动脉收缩,并防止右心功能衰竭,提示ET在肺栓塞心肌缺血中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还提示在溶栓过程中,血浆ET水平呈动态变化,于0h达高峰,24h恢复溶栓前水平。溶栓后,随着症状的改善,ET水平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再通后,缺血缺氧状态得到缓解,且随着血管不断开通,肺清除ET的能力逐渐恢复;同时,溶栓后由于神经内分泌及循环内分泌的后续作用,循环内分泌因子对ET的反馈作用及内分泌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恢复血流一定时间后使失衡的内皮细胞功能逐渐恢复,使肺的清除作用进一步恢复。因此,推测溶栓后ET下降,是血管再通的一个标志,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翟振国.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273~27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 24 (5):259~264.
3 Yanagisawa M , Kurihara H, Kimura S, et al. 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Nature, 1988, 332 (6163):411~415.
4 Keith IM. The role of endogenous lung neuropeptides in regulation of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Physiol Res, 2000,49 (5) : 519~537.
5 Schmeck J , Koch T , Patt B, et al. The role of endothelial as a mediator of the pressure responser after air embolism in blood perfused lungs. Intens Care Med, 1998, 24 (6) : 605~615.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