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人;尿毒症;血液透析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慢性肾衰患者不断递增,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人数亦随之增加,虽然透析技术已逐渐成熟,透析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但年龄老化仍是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1〕,如何改善这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率,是目前从事肾脏病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科3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2例中青年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比较,旨在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6~2006年本院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5个月以上,尿毒症症状得到改善的64例晚期肾病患者,老年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5~90(平均74.0±6.1)岁,其中动静脉内瘘21例,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11例,透析年限5~73(平均29.2±24.9)月;中青年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4~64(平均50.5±8.4)岁,其中动静脉内瘘22例,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10例,透析年限5~110(平均36.9±33.7)月。两组原发病情况见表1。
1.2 透析方法 透析机采用瑞典金宝AK-90,AK-95,AK-100,德国BBRAUN型机,透析器采用铜仿膜,血仿膜,醋酸纤维膜及聚砜膜等不同的原料空心纤维透析器,膜面积为1.3~1.6 m2,血流量200~300 ml/min,标准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3次/w,4 h/次,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1.3 观察指标 采空腹静脉血,常规测定血浆白蛋白(Alb) ,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透前尿素氮(BUN),肌酐(Cr),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并测定患者心胸比值大小。分别计算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及蛋白分解代谢率(PCR)值,并统计两组患者近5个月来的低血压、高血压、血流不畅、感染、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情况。KT/v=-ln(R-0.008t-UF/W),式中R是透析前后血BUN的比值,t为每次透析时间(h),UF为每次透析超滤量(L),W为透析后体重;URR=(透析前BUN-透析后BUN)/透析前BUN;PCR用体重标准化,NPCR=2.03 (C1-C2)+0.16,式中C1、C2分别为透析前后血质量浓度(mg/ml)。
表1 两组原发病情况(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效果比较 老年组KT/v(1.52±0.27)和URR(0.72±0.06)与中青年组KT/v(1.54±0.25)和URR(0.71±0.06)无差异(P>0.05),老年组PCR(1.02±0.16)低于中青年组(1.14±0.25)(P<0.05),老年组心胸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