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各个传感器所测到的波动消失情况,则可判断阻塞的部位。
1.2.4 PSG相关参数的观察比较 (1)dSaO2/dt的计算[3,4] 为观察呼吸暂停事件的致缺氧效率,通过PSG记录回放,计算每位患者每次≥30s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中SaO2下降率(dSaO2/dt)(%/s)的均值。(2) 不同上气道阻塞部位患者间PSG参数比较项目,将PSG记录的平均SaO2、最低SaO2、 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dSaO2/dt和微觉醒指数在不同阻塞部位患者间作出比较。
1.2.5 白日嗜睡程度评估[5] 嗜睡程度采用Epowth嗜睡评估表以自我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评分。问卷项目包括:(1)坐着阅读时;(2)看电视时;(3)坐在公共场所; (4)乘车旅行持续1h不休息;(5)条件允许情况下午后躺着休息时;(6)午饭后未饮酒坐着休息时;(7)坐着与人谈话时;(8)驾车时停下等红灯的数分钟内。在上述情况下是否会出现瞌睡。从不瞌睡为0分,偶尔瞌睡为1分,经常瞌睡为2分,每次都发生瞌睡为3分。对8种情况下发生瞌睡的机会分别评分,然后相加即得嗜睡评分。
1.2.6 睡眠对血压影响和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 分别记录监测当晚入睡前(9:00 PM)和次日清晨(6:00AM)的血压。比较最低阻塞水平不同的患者中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与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的两种比值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以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阻塞部位患者间的参数,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所观察36例OSAS患者PSG复测的AHI为30.1~38.9 (34.6±2.9)。上气道及食道压力监测显示他们中间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在软腭水平的16例,舌根水平的13例,下咽水平的7例。其中舌根水平中的8例以及下咽水平的全部7例为上气道多水平(2处以上)阻塞。
不同上气道最低阻塞水平患者中的多导睡眠图(图1)及部分临床参数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平均SaO2、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和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比值在3种不同上气道最低阻塞水平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软腭水平相比,舌根水平和下咽水平的最低SaO2降低(P<0.05), dSaO2/dt增高(P<0.05),微觉醒指数及白日嗜睡评分增高(P<0.01),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比值降低(P<0.05),最低SaO2 <80%的发生率增高(P<0.01)以及高血压发病率增高(P<0.01)。高血压的发生率在最低阻塞部位于软腭水平者为2例(12.5%),而在舌根水平者为5例(38.4%),在下咽水平者为3例(42.9%)。全部36例根据目前通用的OSAS程度分度标准[4],按照AHI均为中度,但最低SaO2单项却达到重度标准(<80%)的在最低阻塞水平于软腭水平者为0例,而在舌根水平者为9例(69.2%),在下咽水平者为5例(71.4%)。
与PSG同步红外摄像监测的显示,所有的患者在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呼吸存在。 表1 不同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患者中的多导睡眠图及部分临床参数比较注:(1)与软腭水平相比,*P<0.05;**P<0.01;(2) dSaO2/dt 从每位患者每次≥30s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中SaO2降低的百分率(SaO2降幅)与该次呼吸暂停时间(s)的比值累计均值获得;(3) 入睡前指9:00 PM, 清晨指6:00AM
3 讨论
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张口呼吸通常被认为是造成OSAS患者醒后口干和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期间有时发生经口漏气的不利因,但张口呼吸也可能是患者在上气道阻塞时的一种代偿反应。本研究发现最低阻塞水平较高(软腭水平以上)者,阻塞性呼吸暂停时的张口呼吸似乎对通气有部分代偿作用,表现为最低SaO2相对较高、dSaO2/dt相对较低,由于最低SaO2和dSaO2/dt均被认为是反映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事件的致缺氧效率的重要指标[3,4],故提示在该类上气道阻塞部位较高的OSAS患者中,尽管呼吸暂停事件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所致的缺氧程度却可相对较低。此原因可能与张口呼吸时仍有部分气流从阻塞水平下方漏入气道有关。而最低阻塞部位较低(舌根水平以下)者,阻塞性呼吸暂停时的张口呼吸通气代偿作用明显变弱,表现为以上两种指标数值较高,提示该类患者呼吸暂停事件的致缺氧效率和缺氧程度相对较高。
在AHI接近的OSAS患者中,最低阻塞部位在舌根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