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
|
害。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脉压(pulse pressure, PP)、SBP、DBP、平均动脉压(MA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12]。近年来,单一的SBP、DBP、MAP、PP与肾损害已有报道,但是这4个指标同步进行研究,哪个指标对肾损害影响最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水平,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SBP、DBP、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为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有效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的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其中初诊109例,停药后71例,均符合2005年WHO/ISH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101例,女79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0.1±10.4)岁,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及血尿素氮、肌酐超过正常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s) 例数年龄(岁)TC(mmol/L)PP(mmHg)SBP(mmHg)非肾损害组9649±105.6±1.241±8 151±10 肾损害组8452±115.6±1.460±10a168±28a组别例数MAP(mmHg)DBP(mmHg)BS(mmol/L)BUN(mmol/L)Cr(μmol/L)非肾损害组9693±984±154.31±0.334.21±0.79101.11±11.29肾损害组8496±885±174.50±0.214.90±0.81110.24±10.17 注:与非肾损害组比较,aP<0.05 以血β2MG>2.6 mg/L作为早期肾损害标准[3]将患者分为2组,非肾损害组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 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9.3±10.1)岁,肾损害组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9±11.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连续2 d在上午8:00~9:00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血压、测前休息15 min,测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连续测3次,每次间隔5 min,取其平均值,第2天空腹测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血脂、血糖以及血、尿β2MG。β2MG检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肾损害组与肾损害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比较 与非肾损害组比较,肾损害组PP、SBP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β2MG与血压参数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P<0.05),尿β2MG与PP、SBP、DBP、MAP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P<0.01),见表2。 3 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血、尿β2MG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45],本研究显示,早期肾损害组的PP明显高于非早期肾损害组。早期尿β2MG水平与PP有明显相关性,提示PP升高可能是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引起肾损害主要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促使动脉粥样硬化,以致形成肾组织缺血性病变,并通过肾小球高压力、高灌注造成的肾组织病理性、器质性病变[67]。而PP增大加剧血压波动对肾损害可能的机制为PP增大时,肾灌注量及静水压增加,加重肾小球损害的同时促进肾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间出现暂时的大裂隙,血液成分进入并摧毁中层平滑肌细胞,发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糖耐量的动态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腹水感染18例诊治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