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噻托溴胺粉雾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SAS 6.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指标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统计量为t,或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量为z。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共纳入患者60例(两组各30例,试验过程中B组有3例因患者自觉疗效不好而退出),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除吸烟史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情况匹配良好。见表1。表1 入选患者的基础情况

  2.2 患者的症状、体征比较

  用药前患者的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z=0.531 1,P=0.597 3);用药6、12周后,A组症状、体征总积分的下降值较B组有显著差异(t=2.688 8、t=2.900 6,均P<0.01)。试验期间两组患者合并用喘康速的剂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478)。

  2.3 患者用药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用药6、12周后,A组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值(用药前-用药后)较B组有显著差异(z=4.433、z=4.026,均P<0.001)。见表2。

  2.4 患者6MWD的改变

  用药后6、12周6MWD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t=3.004、t=4.594,均P<0.01)。见表3。表2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下降值的比较(x-±s)

  组别n呼吸困难评分下降值用药第6周用药第12周A组 300.61±0.600.69±0.69B组 270.14±0.720.26±0.77z值4.4334.026P值0.000 00.000 1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6MWD的比较

  2.5 患者肺功能的改变

  用药第6周,A组FEV1/FVC、FEV1%和B组比较均有增大,其中FEV1%的增大比较明显,但是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0.370、1.761,P分别为0.713、0.083);第12周时情况类似(t分别为0.668、1.387,P分别为0.507、0.171)。A组用药后6、12周IC较B组比较有显著增大(t分别为3.204、3.109,P分别为0.002、0.003)。见表4。

  3 讨 论

  传统认为COPD是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性疾病,结果导致FEV1%呈进行性下降。同时,没有药物能够显示可以逆转FEV1%的下降[3]。

  目前认为,抗胆碱药可作为COPD的一线药物。COPD气流受限的原因之一是胆碱能神经张力增高,降低胆碱能神经张力可使狭窄的气道得到舒张,长期使用可使基线肺功能得到稳定改善[4]。虽然目前尚未证明噻托溴胺能改变COPD的病程,但是有文献证实,长期使用噻托溴胺后COPD病情加剧的次数与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频度均减少[5]。临床常见到FEV1%仅有轻微变化,而患者的运动耐力及自我感觉均有显著改善[6]。表4 两组患者用药后肺功能改变的比较

  本组研究和上述研究有同样的发现,使用噻托溴胺6和12周后FEV1%虽较用药前有所改善,但和B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而A组FEV1/FVC和B组比较,变化更小。提示FEV1%的增加应该归功于FVC的改善,而FVC的改善间接说明肺的残气容量减少。本组研究A组在用噻托溴胺6和1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下降值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患者的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改善较对照组亦有显著差异。提示噻托溴胺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原因之一可能和噻托溴胺持续的气道舒张,导致肺的残气容量减少有关。

  6MWD是检测COPD患者肺功能容量的有用指标,可以综合性地评价COPD患者的功能状态,能直接反映患者的运动耐力,作为一个独立参数可预测COPD患者的生存期[7]。本组研究证实,噻托溴胺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6MWD,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4年ATS年会上,ATS与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共同制定的COPD诊断治疗新指南中,认为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疗的疾病,强调FEV1%并不能完全反映COPD的复杂病程[8]。 FEV1/FVC也常被用作观测气流受限性疾病患者长期疗效的指标,但因COPD患者的用力呼气常可持续20 s甚至更长,从而造成误差。气体陷闭是COPD重要的临床特征,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即是由于气体陷闭导致肺过度充气,患者活动时肺可获得的最大潮气量显著减少所致。反映气体陷闭的指标IC检测相对比较容易,IC和患者运动时可获得的最大潮气量以及患者运动时可耐受最大氧耗量呈显著正相关[9]。相比FEV1%,IC能更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丽珠肠乐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