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及远期疗效分析。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治疗方案为3VL2ZEThA/6L2ZETh/3L2ZETh;对照组44例,治疗方案为3L2ZEThA/6L2ZETh/3L2ZETh。全程督导,疗程12个月。满疗程痰菌转阴者随访观察2年。结果: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在3、6、9、12个月末,观察组和对照组X线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和症状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痰菌阴转的62例作为随访对象,进行为期2年连续观察。结论:以含左氧氟沙星(LVFX)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可提高痰菌阴转率,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小、价廉、依从性强、病人可以接受,为一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耐多药; 肺结核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耐多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肺结核(MDR-TB),日益增多,对全国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严重威胁[1],是重要的传染源,治疗非常困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防治工作者。为观察左氧氟沙星(LVFX)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效果,将我院2000-2004年住院患者中符合MDR-TB条件的96例进行观察治疗,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 96例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18~71岁,平均45岁。病程<1年2例,1~5年42例,6~10年35例,11~15年16例,最长1例24年。96例均为继发性肺结核,有空洞68例,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癫痫病史。选择标准:选择对异烟肼(H)和利福平(R)产生耐药或对基本抗结核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产生耐药者,不规则治疗且长期排菌者,初治肺结核化疗1年仍菌阳者,初治肺结核菌阴转后又复阳者。耐药试验结果:用改良罗氏培养基,按1984年全国结核药细菌学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2]。结果菌型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耐2药39例(H、R),耐3药28例(H、R、S),耐4药16例(H、R、S、E),耐5药13例(H、R、S、E、K)。以上符合一条即可选入本组。既往用药情况:所选病例全部用过H、R和链霉素(S),部分患者选择配合应用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利福喷丁(L),对氨基水杨酸钠(P),卡那霉素(K),丁胺卡那霉素(A),丙硫异烟胺(Th)。经过规则化疗的仅23例,占24%,其余高达76%未经过规则化疗。
1.2 方法 治疗方案:将96例患者单纯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治疗方案为3VL2ZEThA/6L2ZETh/3L2ZETh;对照组44例,治疗方案为3L2ZEThA/6L2Z ETh/3L2ZETh。进行全程督导,疗程12个月。对满疗程痰菌阴转者随访2年。用药剂量与方法:左氧氟沙星(LV)0.2g(体重>50kg 0.3g)口服,2次/日;利福喷丁(L)0.45g(体重>50kg 0.6g)口服(早餐前),2次/周 ;吡嗪酰胺(Z)0.5g口服,3次/日;丙硫异烟胺(Th)0.2g口服,3次/日;丁胺卡那霉素(A)0.4g静滴,1次/日;乙胺丁醇(E)0.75g口服,1次/日。
1.3 观察项目 治疗开始前及每月末,分别做血尿常规及肝功能,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次, 每3个月做痰结核菌培养1次并拍X胸平片。满疗程及随访期第1年,每3个月痰涂片3次,痰结核菌培养1次并拍X胸平片。第2年,每6个月痰涂片3次,痰培养1次并拍X胸平片。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1.4 疗效判定 按照1982年全国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学疗法》制定标准进行[3]。空洞闭合为明显吸收,空洞缩小为吸收,空洞无变化为无变化,空洞扩大为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各种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痰菌阴转情况 满疗程时观察组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菌转阴情况比较(略)
2.2 X线检查(空洞闭合)及症状改善情况 含有左氧氟沙星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空洞闭合及症状改善情况(略)
2.3 不良反应 两组疗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有头晕、恶心2例,转氨酶升高3例;对照组有头晕、恶心2例,转氨酶升高2例。均对症治疗好转,无1例因不良反应退组。
3 讨论
近年来针对MDR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