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均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平喘、祛痰、兴奋呼吸中枢、抗凝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所用沙利文Ⅱ、Ⅲ型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为澳大利亚RESMED公司生产),连接方式:口鼻面罩,模式:S/T,参数:吸气压(IPAP)从6~8 cm H2O开始,逐渐上调至合适压力(维持潮气量8~10 ml/kg),约14~18 cm H2O,呼气压(EPAP)3~5 cm H2O,吸氧流量3~5 L/min,可一定程度上调整吸氧流量,使SPO2维持在90%~93%之间,每次上机2~4 h,每日达8~16 h,疗程3~11 d。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及插管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情况 治疗组31例患者均能耐受呼吸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插管率及死亡率比较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见表3。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变化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插管率、病死率比较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主要指标变化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5例出现腹胀,3例经教育其闭嘴呼吸,不做吞咽动作后好转,2例行胃肠减压后好转;3例病人因通气时间较长出现鼻梁破损,余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因感染等因素致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是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由于COPD急性加重患者气道阻力增加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使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肌疲劳。以往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低流量吸氧及联合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总不理想,部分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有创通气是治疗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有创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无创正压呼吸机是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吸气,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较高的吸气压(IPAP)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状况,促使肺泡内氧向血液弥散,并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低水平呼气压(EPAP)可以有效抵消PEEPi的影响,显著降低吸气负荷和呼吸功,防止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痰液潴留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故早期给予NIPPV可以获得良好疗效[3,4]。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插管率:治疗组9.68%,对照组35.48%;死亡率:治疗组为6.45%,对照组25.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Plant 等报道一致[5]。表明NIPPV能明显改善血气,减轻慢性低通气状态,显著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纠正呼吸衰竭,尤其改善低氧血症非常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另外,无创通气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呼吸功。无创通气虽可免于气管插管,但当呼吸衰竭发展到相当严重时,尚难取得满意疗效[6],故近年来多主张早期应用。
无创通气的优点有:无明显副作用,易操作,使用灵活,不影响进食、饮水及排痰,降低了插管率,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应用能阻止病情发展。但如何使用无创通气能获得良好效果,我们认为: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的合作与接受,因此,耐心解释无创通气的作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消除病人幽闭恐惧心理,争取患者配合;②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技术;③开始时应该有专人监护,且应用心电、血氧监护;④通气压力应从低水平开始,逐渐调至合适水平,使病人能够耐受。
总之,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等.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 [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