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ACD保养液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个体形状为表面光滑的球状细胞。经2 h贴壁,去除悬浮的淋巴细胞,剩下贴壁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7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树突状突起,并有成簇的聚集现象。将培养后的细胞悬液吸取后涂片自然干燥,进行瑞-姬染色,在光镜下可见:细胞染成蓝色,胞体呈不规则形,胞质丰富,有明显的毛刺样突起,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多偏于一侧,部分细胞可见双核(图2)。

  图2 培养7天后的树突状细胞(瑞-姬染色,×2000)(略)

  2.3 DC与酵母菌混合孵育后形态观察 DC与灭活酵母菌混合孵育1 h后经瑞-姬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绝大多数DC胞质内吞噬有多个酵母菌,数量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以吞噬1~5个酵母菌为主。其形态以一个DC为中心,多个酵母菌被DC吞噬或围绕其周围,形成一种“卫星”现象。DC被染成蓝色,形态不规则。在突起的胞质中吞噬有数量不等的酵母菌,有的则围绕于细胞周围,胞核大多偏于一侧,酵母菌被染成紫红色(图3)。

  图3 培养7天后的DC吞噬酵母菌情况(瑞-姬染色,×1000)(略)

  2.4 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计算 DC吞噬率:将DC与酵母菌混合孵育后涂片染色,用光镜计数200个DC,计算出吞噬酵母菌的DC,换成百分率为DC吞噬率。吞噬指数:计算100个DC吞噬酵母菌的数量为DC吞噬指数。见表1。

  表1 培养7天后DC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略)

  3 讨论

  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通过分泌各种因子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3]。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如选择性激活或抑制DC的功能来调节免疫应答,对肿瘤、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4-6]。本实验对不同保存期血液进行了DC诱导培养增殖及吞噬酵母菌功能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DC培养最好是在血液采集后当天进行,第2天仅能培养出少量DC,血液离体后3天不能培养出DC。不同保存期血液诱导DC增殖能力和吞噬功能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液保存时间延长,DC增殖能力迅速下降,这除了与DC在末梢血中半衰期较短有关外,还可能与血液保存期间由于保存液中的营养、氧及维持细胞活性的相关介质等的缺乏有关。此外,是否还与DC在离体后黏附在聚氯乙烯血袋上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结果还表明,培养增殖后的DC在体外有很强的吞噬功能。在本实验中,我们的结果是DC的平均吞噬率为81%,吞噬指数为254。

  有研究认为患者接受(输注)含白细胞的同种血液可使受血者免疫功能降低,某些肿瘤患者手术后复发率增高和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输血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均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有密切关系[7];输去白细胞血液可以减少受血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和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已被很多学者所证实[ 8 ];结合本实验结果发现血液离体后在ACD保养液中4℃条件下保存3天DC即不能培养增殖;推测输新鲜血易引起临床输血反应可能与DC的存活有一定的关系。输注保存时间相对较长(1周后)的库存血是否能起到去白细胞的作用,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离体血液保存3天后DC细胞失去增殖活性,临床应根据这一特性合理使用新鲜血液和库存血液;临床应用自体分离培养增殖DC用于各种疾病治疗时,采血后要及时培养处理,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Osada T,Clay TM,Woo CY,et al.Dendritic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J]. Int Rev Immunol,2006,25(5-6):377-413.

  [2] 巩新建,刘军权,陈复兴,等. 乳腺癌细胞抗原和自身淋巴结树突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22(2):144-146.

  [3] Hart DN. Dendritic cells:unique leukocyte populations which control the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J].Blood,1997,90(9):3245-3287.

  [4] Wallet MA,Sen P,Tisch R.Immunoregul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J].Clin Med Res,2005,3(3):166-175.

  [5] Morelli AE, Thomson AW. 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and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异氟醚MAC的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肺癌CDKN2/p16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
    Jackson骶骨棒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甲状腺肿瘤CD15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87表达及其意义
    sgp130 cDNA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
    SLE活动期患者CD 62p PMA的表达
     型糖尿病患者TCD及神经心理学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