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IL 6和TNF 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 |
|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白细胞介素_6;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缺损评分
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早期炎症反应及导致的损伤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白细胞介素_6(IL_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_α)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和血清IL_6、TNF_α水平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检测了11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血清IL_6和TNF_α水平,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73.3±10.4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证实,发病在72小时以内。其中脑出血40例,脑梗死70例,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轻型74例,中重型36例。大量出血10例,中量出血14例,小量出血16例,腔梗28例,非腔梗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70.3±8.1岁。所有对象入院后均行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排除有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2月内有感染史或入院时合并感染,接受激素治疗者。
1.2 方法:(1)标本采集:受检对象于早晨空腹取血,置含有2%EDTA_Na2的一次性试管中,离心(3000rpm,4℃,10分钟),分离血浆-20℃保存备测。(2)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中佳公司生产的GC-911Y计数仪,试剂盒由北京东雅科美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检测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血清IL_6和TNF_α水平比较(见表1):急性脑梗死组IL_6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IL_6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TNF_α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TNF_α高于对照组(P<0.05)。表1 三组IL_6和TNF_α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不同病情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组患者血浆IL_6和TNF_α水平比较(见表2):中重型(神经缺损评分>16分)TNF_α水平与轻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IL_6含量与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表2 不同病情急性脑出血脑梗塞组患者比较注:二者比较:P<0.05
3 讨论
血清白细胞介素_6(IL_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_α)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是机体炎症与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胶质细胞都可以产生。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组血浆IL_6水平均明显增高,脑出血TNF_α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实了在急性脑血管病早期IL_6和TNF_α参与了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炎性反应的介入,促进了细胞的缺血凋亡。TNF_α可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并渗透至脑细胞内,TNF_α又可激活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产生炎性代谢产物,促进IL_1、IL_6及粒-单粒细胞集落因子的释放[2]。
IL_6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IL_6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重作用,正常表达低水平IL_6有中枢免疫介导、神经修复等生理功能,高水平I[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34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