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效果分析 |
|
44μmol/L者;(3)造影剂过敏;(4)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
1.2 冠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标准:至少互相垂直的两个投照体位,应用肉眼判断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血管管腔直径狭窄≥30%称为冠脉病变,如右冠、前降支或回旋支中三支血管均存在冠脉病变为三支病变,其中二支存在冠脉病变为双支病变,其中一支存在冠脉病变为单支病变,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植入标准。
1.3 处理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等化验,并于术前24小时口服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各300mg。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取平卧位,右手臂自然伸直与躯体成45°夹角,由托架托住,将腕部稍垫起以利于穿刺,消毒手掌至肘关节,穿刺点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一般取腕横纹近段2~3cm处。用2%利多卡因0.5~1ml局部麻醉后,采用Cordis公司的桡动脉穿刺包(内含21号穿刺针、0.021inch直导丝及11cm6F鞘管),Seldinger技术穿刺进针,见鲜红色血液从针尾涌出后,插入导引钢丝(有阻力时不可插入,以免穿透动脉),拔出穿刺针,经导丝插入6F桡动脉鞘,经鞘管注入肝素5000U,硝酸甘油200ug防止血管痉挛。用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者,经造影管再次推注硝酸甘油200ug,必要时予异搏定2mg推注。冠脉植入支架术者,术中追加肝素3000U。造影导管首选6F左右冠共用造影管,如不能到位,改用Judkin导管,支架植入均用6F Judkin指引导管,如支撑力不够,则据病变情况选用特殊指引导管,如EBU或Amplatz。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用34cm消毒纱布卷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h松绷带,6h去除绷带。术后不限制患者活动。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片100mg/d及氯吡格雷片75mg/d一周,支架植入者阿司匹林片100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75mg/d至少连续应用一年。桡动脉穿剌失败改股动脉途径穿刺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操作。股动脉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Judkin法造影。造影采用6F Judkin造影管,采用6F或7F指引导管,根据病变情况选用Judkin,必要时换用EBU或Amplatz,造影者术后半小时拔除股动脉穿刺鞘,支架植入患者术后4小时拔除股动脉穿刺鞘,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右下肢制动、卧床24小时,如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则可下床活动。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片100mg/d,支架植入者阿司匹林片100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75mg/d至少连续应用一年。两组造影剂均选用威视派克,所有患者术后第三、第五天各复查肾功能一次。
1.4 观察内容:比较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中两组的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植入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肢体缺血和术后肺栓塞等以及术后患者明显躯体不适如腹胀、腹痛、腰痛、小便不能自解需插入导尿管等的发生率,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统计资料用SPSS 10.0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桡动脉组108例患者因桡动脉严重痉挛,导引钢丝及造影管难以通过并到达主动脉根部而改股动脉者2例,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9%,其余106例均经桡动脉造影成功,造影成功率为98.1%,其中冠脉三支病变44例,双支病变52例,单支病变12例;股动脉组108例,3例因右侧髂动脉狭窄而改左侧穿刺,其中1例因双侧骼动脉狭窄而改桡动脉介入成功,造影成功率为99.1%,其中冠脉三支病变为41例,双支病变为54例,单支病变为13例。两组血管穿
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及造影剂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要长于股动脉组,而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冠脉造影情况比较注:两组比较*P<0.01
&n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 9和GABA表达变化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