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 上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 |
|
未能证实舒张压降至55mmHg有害,故究竟舒张压降至什么程度为好还需进一步研究。2007年ESC/ESH指南指出,舒张压不应低于60mmHg。
日本2004年版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考虑到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老年人可分为低龄老年(年龄≥65岁)、中龄老年(年龄≥75岁)和高龄老年(年龄≥85岁)。对高龄老年患者,需要充分考虑降压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和心脑肾血流灌注的影响,设定的初始降压治疗目标可略高,但最终目标血压应<140/90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
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故需监测不同体位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
4.2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选择及流程
在药物治疗前或药物治疗同时均需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酒精<20~30g/d),肥胖者需减轻体重,限制盐的摄入(<6g/d),减少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有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步行、慢跑),每次30~40min,每周3次以上。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有利于降压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的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应当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高血压分级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需了解既往用药有利和不利的反应、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共存的疾病对降压药物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应当选择作用持续24h的长效制剂,每日一次服药,依从性较好。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需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
为使血压达标,尤其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常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治疗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增加疗效,改善依从性。对2、3级高血压或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应选择联合治疗,不能达标者可以增加剂量或联合应用≥3种的药物。
目前推荐的药物联合治疗是利尿剂与CCB、ACEI、ARB的联合;CCB与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也可以选择含有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但需监测血钾。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考虑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及PWV ABI的关系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