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
|
年龄相匹配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62±5岁,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彩色心脏多普勒检查等排除冠心病、脑梗死、恶性肿瘤、血小板功能疾病、出凝血性疾病等。女性对象处于非月经期且未口服避孕药。所有对象在采血1周前至采血时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
1.2 方 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受检者均于采血前12 h禁食、禁烟、禁酒,于次日晨8时抽取肘静脉血7 ml,其中3.5 ml静脉血缓慢注入备有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小心混匀,以3 000 r/min迅速离心分离10 min,取上清液(血浆、黄色)统一编号,置于-70℃的超低温冰箱中集中待检。另3.5 ml静脉血统一编号送检血脂、血糖、血尿素氮、肌酐等。
1.2.2 检测方法 vWF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由苏州医学院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本组患者均进行住院或门诊随访1~3年,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需再住院和行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 x±s表示。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有统计学意义,再采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vWF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血清中vWF水平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血清中vWF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急性心梗组血清中vWF的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见表1。表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血清中vWF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急性心梗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P<0.05
2.2 不同vWF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vWF<200%组、vWF 200%~300%组 、vWF>300%组随着vWF水平的升高,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递增(P<0.05)。各组的心源性死亡、再发非致死性心梗、需再住院和行血管重建术的比较见表2。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vWF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测1~3年心血管死亡率(r=20.856,OR6.54,95%CI 3.84~9.477,P<0.000);预测再发心梗率(r=21.016,OR3.98,95%CI 0.354 7.18,P<0.000);预测再住院率(r=3.841,OR2.38,95%CI 0.537-6.75,P<0.003);预测需血管重建术率(r=21. 658,OR2.49,95%CI 0.283~9.462,P<0.000)。表2 不同vWF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注:P<0.01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部分或完全闭塞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临床上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目前认为其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主要是可能由于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获得性血友病A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 上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