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
p;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Fbg水平是CHD危险因素,见表1。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和血浆Fbg水平是CHD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表1 单因素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注:Fbg纤维蛋白原,TC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H多态性*P<0.05,**P<0.01,***P<0.001
2.3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bg(HaeⅢ多态性和吸烟对血浆Fbg水平有明显影响。见表3。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表3 Pearson分析Fbg的影响因素注:HH表示HaeⅢ多态性
3 讨 论
Fbg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质,在体内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1~4],例如:Fbg某些基因位点的改变(遗传因素),以及吸烟、手术或外伤、炎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均可使血浆Fbg水平反应性升高,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任何原因造成血浆Fbg合成增加或清除障碍均会导致血浆Fbg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增强,血栓形成。尸检发现[5]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除脂质沉积外,尚有大量Fbg及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沉积,从而认为Fbg亦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近年来国外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均证实血浆Fbg水平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6]。为了探讨国人血浆Fbg、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对CHD的影响,我们对CHD诸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已经公认的CHD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血浆Fbg亦是中国人群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Fbg不仅参与凝血过程,同时亦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在CHD中起着很
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血浆Fbg增高导致CHD的病理机制可能是:[7](1)由于血浆Fbg增高,血液则处于一种高凝状态;(2)在CHD发展过程中,Fbg通过其本身的血栓和止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而发挥作用;血浆Fbg升高可以直接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并直接诱导血液中红细胞聚集,从而明显降低血液的流动性,这种血液流变学改变还能明显影响对血管壁的切流速度,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及血栓形成;(3)Fbg及其降解产物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4]。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Fbg主要参与血管内梗阻性血栓形成,并在动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起增强作用[8]。已经证明大部分心肌梗死、心脏缺血性猝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内均发现有梗阻性血栓形成,认为血管内血栓形成是造成CHD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4]。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浆Fbg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HaeIII多态性(H1H1、H1H2、H2H2)均影响血浆Fbg水平,进一步证实血浆Fbg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Fbg特定基因改变对血浆Fbg水平的影响目前各家报道仍有争议[9]。有些研究者认为遗传因素对血浆Fbg水平有明显影响,据统计达30%~50%。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遗传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较小,只有1%~15%,而环境因素对血浆Fbg水平起着很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CHD危险因素众多,和已经公认的其它危险因素一样,Fbg也是CH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强调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CHD危险因素的同时,有效降低血浆Fbg水平认为亦是不可忽视的预防CHD,尤其是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明智举措。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尿毒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