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
mg;然后再采用连续静脉滴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相比较具有较多优点, 近年来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否影响胎儿尚待探讨。
抗凝血酶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日本学者采用静脉输注抗凝血酶治疗急性DIC取得了明显效果。
4.4 补充凝血因子 DIC时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造成消耗性出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是治疗DIC的重要措施。经验证明,凝血因子的补充不会加重体内凝血过程。多数学者认为,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凝血因子补充较为适宜。
4.4.1 新鲜全血、新鲜血浆或新鲜冷冻血浆 有补充血容量的作用,还可以补充被消耗掉的凝血因子,其中如纤维蛋白原的补充尤为重要。最好在有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进行补充,以达到有效补给量而又不致发生心肺并发症。库存血液制品的输注,可能会起到与治疗相反的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
4.4.2 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物 可在肝素化的前提下予以使用,纤维蛋白原每次4 g,对纠正消耗性低凝血状态有较好疗效。冷沉淀物含有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可有效提高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4.3 血小板 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如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常会出现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应紧急给予输注,每24 h 12 u(单采),使血小板迅速达到安全水平。
4.5 抗纤溶疗法 不提倡给产科DIC患者单独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除非有客观证据表明体内凝血过程完全停止,同时纤溶仍有亢进。
【参考文献】 [1] 宋善俊,王鸿利,李家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SIGNORE C, MILLS JL, QIAN C, et al. Circulating angiogenic factors and placental abruption[J]. Obstet Gynecol ,2006,108(2): 338344.
[3] TIKKANEN M, NUUTILA M, HIILESMAN V.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placental abruption[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6,85(6): 700705.
[4] TOIVONEN S, Heinonen S, Anttila M, et al. Obstetric prognosis after placental abruption[J]. Fetal Diagn Ther ,2004,19(4): 336341.
[5] WEISS JL, MALONE FD, VIDAVER J, et al. Threatened abortion: A risk factor for poor pregnancy outcome, a pop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抗凝血酶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