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反应蛋白及其多态性与冠心病 |
|
心脏病的实验模型组织受到严重损伤。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CRP 与受损细胞结合,引起其补体介导的炎症,这些炎症会引起组织的缺血坏死加剧。部分研究显示,内皮细胞也能够制造CRP, CRP 能够进入人类动脉内皮细胞。Devaraj等[5]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CRP影响内皮细胞的机制:CRP能与Fcγ受体的免疫球蛋白加工受体家族结合。即 CRP 能够与 Fcγ 受体家族的 CD 64 和 CD 32 结合,并通过用特定的抗体来抑制这些受体能够逆转CRP对内皮细胞的有害作用。CRP 激活/调节补体的能力可能是联系 CRP 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重要特性。最近的发现表明,除了经典的五聚体 CRP 外,另一种 CRP 异构体即 CRP 亚基(mCRP)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mCRP与纯化的 C1q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此结合主要由 C1q 的胶原样区域介导。游离状态的 mCRP 可以通过阻止 C1q与其他补体激活物的结合来抑制补体链的激活。而如果与经过氧化或酶解修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则 mCRP 可以激活经典的补体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条件下只会产生很低水平的 sC5b9[6]。
许多前瞻性研究发现,在健康个体,CRP 水平与其后来发生的冠状动脉事件有很强的相关性[79] 。可以说,CRP测定是冠心病危险性评估的一个有用的辅助指标,CRP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10]。但是,CRP浓度与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肥胖、糖尿病、生理活性、出生时低体重、激素替代治疗和炎症反应的其他产物有关;心血管病患者 CRP 水平也升高[1114]。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研究证实,个体血浆 CRP 浓度具有遗传特性。估计遗传率对CRP 水平影响范围在 27% 40% 之间,也即 DNA 序列的变化可影响血浆 CRP 水平[15,16]。
3 CRP 基因多态性与血浆 CRP 水平及 CHD 相关性
已明确编码 CRP 基因总长度为 6.8 kb,包括所有外显子、内含子、1.7 kb上游区和 2.8 kb下游区。现发现 CRP 基因的30多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如rs3093058、rs3091244、rs1417938、rs3093066、rs1205、rs2808630、Leu184Leu (rs1800947)、Pro133Lys(rs34200896)和Gly166Glu (rs34340208)等。这些多态性中,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血栓性疾病患者,部分SNPs或其单倍型都与血浆 CRP 水平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已在一些大样本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而 CRP 基因 SNPs与 CHD 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1720]。Casas等[18]通过对有 6 201 例欧洲男性参加的6个研究行meta分析发现, CRP/+1444C>T (rs1130864) 多态性与血浆CRP有相关性,但不增加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Kathiresan等[19]对3 301例个体CRP基因13个SNPs位点(rs3116653、rs3116654、rs2794517、rs3122012、rs3091244、rs1417938、rs1800947、rs1130864、rs1205、rs2808630、rs3093077、rs12029262和rs876538)检测,发现其中的9个 SNPs(rs311665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小板膜GP b 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CD 40 CD 40L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