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反应蛋白及其多态性与冠心病 |
|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多态性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研究显示,炎症反应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 是系统性炎症的一个标志物,现仅就其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1 CRP的特性
CRP 于1930年被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 检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在兔模型通过 Northern blot 和 RTPCR,对CRP mRNA进行检测发现,CRP mRNA 只能在肝脏中检测到,而血细胞或巨噬细胞中都没有。人体组织中,这个结果也得到确认,血清 CRP 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b、6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为 CRP 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13]。CRP 分子质量105 500 u,由5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187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CRP 不耐热,66℃、30 min 即可被破坏。
CRP与磷酸胆碱及半乳糖残基结合,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并充当调理素的作用。CRP还有调节炎症过程和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正常健康人血清CRP值较低,一般<0.8 g/L,90%的正常人<0.3 g/L,99%的正常人CRP<1.0 g/L[4]。而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后,CRP 的合成则在 4~6 h 内迅速增加,36~50 h 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 000倍,半衰期较短,约4~6 h[1]。经合理治疗后,3~7 d 降至正常。CRP 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程度密切相关。
2 CRP 与 CHD
CRP 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而且,CRP不仅是一个危险性指标,还是心血管病发生中起作用的一个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演化过程中 CRP 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免疫和炎症多方面的复杂相互作用,如补体系统,它同样也是斑块发展和演变的病变部位细胞产生的 CRP 的直接效应。 Sun等[3]在兔动脉硬化模型上检测了CRP 的作用。选择兔模型的原因是,它们能很快对高血脂有反应,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且兔 CRP 与人 CRP 有70%的同源性。经研究发现,血液中 CRP 水平与斑块大小具有相关性。CRP 能够在斑块形成的不同时期发现,而且 CRP 与巨噬细胞无关。在人体内也有相同发现。这些资料表明,肝脏生产 CRP 与动脉硬化损害是有相关性的。而 CRP 本身不只是一个指标,其本身就直接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数种附着蛋白质的基因表现过程。CRP 会影响到这些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更明确地说,它会直接引起动脉硬化。据研究,CRP 会增加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和 Eselectin 等3种不同蛋白质血管内皮细胞分子的基因表达。人类 CRP 增高可使患[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小板膜GP b 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CD 40 CD 40L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