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血小板流动腔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
mm,外径1.2 mm,长7.5 cm,Harvard Apparatus Inc.)。
1.2 实验方法
1.2.1 vWF的包被 用0.1M的NaHCO3(pH 8.3)把vWF稀释到30 μg/ml,注入玻璃管,置于湿盒中4℃孵育过夜。PBS冲洗玻璃管3次。PBS液配制5%的牛血清白蛋白室温下封闭2 h。PBS冲洗玻璃管3次。
1.2.2 血小板悬液制备 取健康献血者新鲜的静脉血,加入1/7的ACD(2.5%柠檬酸三钠,2.0%D葡萄糖,1.5%柠檬酸)抗凝。3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得到血小板富集血清(PRP)。PRP,1 500 r/min,离心15 min。CGS(0.12 M NaCl,0.0129M柠檬酸三钠,0.03M D葡萄糖,0.1%牛血清白蛋,pH 6.5)洗2次,Modified Tyrode’s Buffer(2.5 mM Hepese,150 mM NaCl,2.5 mM KCl,12 mM NaHCO3,5.5 mM D葡萄糖,1 mM CaCl2,1 mM MgCl2,1mg/ml BSA,pH 7.4)重悬浮血小板。37℃下静置1~2 h使血小板重新恢复到静息状态。
1.2.3 转染GPIbⅨ的CHO 表达GPIbⅨ的CHO细胞生长至100%盖满培养瓶,取出75%重植在新培养瓶生长过夜。消化下CHO细胞,Modified Tyrod’s Buffer重悬浮细胞。室温下静置1/2 h。
1.3 流动腔实验 把包被了vWF的玻璃管装在倒置显微镜上,分别使用负压装置、蠕动泵、恒定注射泵3种动力系统,根据公式r=4qπr3精确计算玻璃管中的剪切率[4],使得血小板或CHO细胞悬液通过玻璃管。流动起始后,显微录像系统显示并记录玻璃管中的情况。最后用Modified Tyrode’s Buffer在同样剪切率调节下冲洗玻璃管5 min,仍然黏附的细胞即为激活了整合素αⅡbβ3的稳定黏附。
2 结 果
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与血管中的血流情况密切相关[5]。病理性剪切力能诱导血小板的黏附、聚集[6]。有研究者采用平板流动腔和锥板黏度计来模拟体内血液流动。我们采用细玻璃管简单而直观的观察到流动条件下血小板与vWF结合的全过程(示意图见图1)。GPⅠbα与vWF的相互作用使得血小板在vWF表面以滚动的方式发生瞬时的黏附,同时启动血小板内一系列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激活整合素αⅡbβ3导致血小板发生稳定的黏附。
图1 实验系统示意图
把包被了vWF的玻璃管装在倒置显微镜上,通过硅胶管连接到提供动力装置,样品分别在负压装置、蠕动泵、恒定注射泵的带动下流经玻璃管,在流出口收集样品。同时通过CCD系统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同步显示并录像。
2.1 负压系统 利用虹吸原理,根据液面差的不同,可提供相对较恒定流态的流体环境。但限于装置本身的特点,往往只能提供较低剪切率的流体环境,本研究中使用的流体剪切率为315.817s1。
2.1.1 &n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G CSF体外诱导新生小鼠心肌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