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
|
动脉内膜损害与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红素是颈动脉内膜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2,P<0.0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狭窄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获得动脉壁病变的直接证据,可以了解颈动脉增厚的程度及斑块形成的情况,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安全而又可靠的指标[5]。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本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脂红素等均有关系。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6],氧化的LDL被内膜的巨噬细胞吞噬导致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在血管内膜积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粥样硬化及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1,2,7]血清胆红素是人体内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人体血清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胆红素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脂类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胆红素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因此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可能造成血中氧化修饰LDL水平升高,而氧化修饰型LDL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最早Schwertner[8]等发现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低胆红素水平增加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的机率,可能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9~11],提示低胆红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子[11]。本文亦证实了这种观点,低胆红素水平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胆红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而如何监测及干预人体胆红素水平,预防低胆红素水平也是临床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Strocker R, Yamamoto Y, McDonagh AF, et al. Bilirubin is an antioxidant of possible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J]. Science, 1987,235:1043-1046.
[2]Wu T W, Fung K P, Wu J, et al. Antioxidation of huma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by unconjugated and conjugated bilirubins[J]. Biochem pharmacol, 1996,51:859-862.
[3]Ollinger R, Yamashita K, Bilban M, et al. Bilirubin and biliverdin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J]. Cell Cycle, 2007, 6(1):39-43.
[4]王新德. 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79-83.
[5]O’ Leary DH, Polak JF. Intima_media thickness: a&n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修订的国际意见声明 下一个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 kB 表达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