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应用 |
|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适应证
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运用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随着经验的积累与制剂的改进,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不断提高,在我国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出血情况。但正确运用PCC,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仍是临床上的重要课题。 1 概 述
1.1 PCC的成分与制备方法 PCC是一种常用的血浆蛋白制剂,主要含有维生素 K依赖性凝血因子如FⅡ、F Ⅶ、F Ⅸ和F X。临床上用PCC治疗上述 4种因子缺乏、因肝病引起的凝血机制紊乱和口服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等严重的出血事件。
PCC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方法有多种。国内多采用A50与CL6B两次离子凝胶吸附,并经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0.3%磷酸三丁酯和 1%Tween 80,6~8 h,24℃)病毒灭活或加热病毒灭活,最后经超滤、脱盐与冻干处理。经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处理可有效地破坏带脂质的病毒(包括HBV、HCV与HIV)包膜,使其丧失复制与致病能力。制备过程简便易行,能基本保留有效成分的活性。PCC的凝血因子单位以1 ml血浆中因子Ⅸ的含量作为1 u。国产PCC浓缩剂每瓶含200 u F Ⅸ,相当于200 ml血浆中F Ⅸ的含量。
1.2 PCC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与作用机制 人凝血酶原是一单链糖蛋白,由57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72 ku。正常人血浆凝血酶原的浓度为100~200 mg/L,生物半寿期约48~96 h。凝血酶原被激活后转变为凝血酶,是体内凝血过程的核心环节,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并形成纤维蛋白,可激活凝血FⅤ、Ⅷ、Ⅺ与Ⅻ,活化蛋白C与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同时激活血小板。
F Ⅶ也是一单链糖蛋白,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50 ku。正常人血浆F Ⅶ的浓度为0.5~2 mg/L,生物半寿期较短,仅5~6 h。活化的F Ⅶ与组织因子结合后促进F X与F Ⅸ的活化,从而激活凝血过程。
F Ⅸ是一单链糖蛋白,活化后为双链分子。F Ⅸ由4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57 ku。正常人血浆F Ⅸ的浓度为5 mg/L,生物半寿期12~24 h。活化的F Ⅸ与F Ⅷ结合,与磷脂和Ca2+形成Ⅹ酶复合物,催化凝血酶原的活化。
FⅩ含有轻链与重链,由4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56 ku。正常人血浆FⅩ的浓度为6~10 mg/L,生物半寿期较长,有48~72 h。因子Ⅹ与因子Ⅴ、磷脂和Ca2+组成凝血酶原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2 临床适应证
2.1 血友病B 血友病B 患者缺乏F Ⅸ,在有自发性出血时必须补充F Ⅸ。我国目前尚无F Ⅸ浓缩物或重组F Ⅸ制品,主要给予PCC补充F Ⅸ作为替代治疗。应根据病情与F Ⅸ:C水平水平调整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用量,每日1次,直至出血停止。见表1。表1 血友病B替代治疗的剂量与疗程[1]
出血程度需达因子Ⅸ:
C的水平(%)剂量(u/kg)疗程([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