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
|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1]。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文献报道[1],除抗缺血等治疗外,积极早期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已破裂的斑块治疗,对UAP控制、防止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治疗UA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并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原则》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因UAP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患者54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3~71(平均年龄60.3±4.79)岁;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2~73(平均年龄61.1±5.1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心功能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剔除以下几种情况:1.消化性溃疡患者;2.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3.血小板<100×109/L;4.近期手术及外伤后的患者;5.正使用其他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mg每晚一次,氯吡格雷(泰嘉)50mg早晨一次顿服;对照组仅用传统疗法: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100mg,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各项指标,进行疗效判定。
1.3 观察指标: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疼痛持续时间(min)、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小板(PLT)、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_C)、甘油三酯(TG)、C_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75%,ECG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75%,ECG:ST段改善≥50%或T波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ECG:ST段 、T波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根据数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的疗效比较(P<0.05)
2.2 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CHO、CRP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T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CHO、LDL_C、TG、CRP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发作频率、CRP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特殊不适,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无皮肤淤斑、胃肠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3 讨论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万古霉素边缘敏感 MRSA感染 宜联合用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红细胞免疫功能种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