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患者。 2.2 呼吸兴奋剂
在肺泡低通气的患者中,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价值相当有限。甲羟孕酮( medroxypro- gesterone)通过增加呼吸中枢的驱动力,对OHS和COPD患者有治疗作用。应用甲羟孕酮20mg,1日3次后,可使患者清醒和睡眠中的PaCO2下降0.667~1.33kPa(5~10mmHg)并增加PaO2该效应与潮气量(VT)和VE的增加有关[16]。
阿米三嗪(Almitrine)作用于颈动脉体的周围感受器,增加对低氧血症的通气反应。COPD患者应用阿米三嗪后,可在清醒和睡眠期间改善气体交换[17]。但需注意阿米三嗪能增加因低氧血症而产生的肺血管收缩反应,而引起肺动脉高压。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通过促进利尿排出的HCO3-,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因而可增加通气反应。对CSAS患者,乙酰唑胺250mg,1日3次,能降低中枢呼吸暂停指数(AHI)。在开始应用该药时药效较明显,但1个月后效果降低[18]。
茶碱类药物可以改善心功能,增加中枢对缺氧的反应,降低AHI和改善低氧血症[19]。
2.3 辅助通气
对严重的低通气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主呼吸。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①夜间低通也症状(如晨起头痛、活动能力降低、恶梦、夜尿等);②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或睡眠时呼吸功能增加;③低通气诱发肺心病(PaCO2>55mmHg,pH<7.32);④夜间低通气,虽经氧疗,SaO2<88%。
应用辅助通气治疗肺泡低通气,常用方法有两种: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具体选取指征:①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加正压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上呼吸道管理困难,神志不清,无创机械通气失败;②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少,上呼吸道易于管理、清醒。
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两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可为互补。有创机械通气的优点为能有效地管理患者的气道,吸取分泌物,临床上应用可靠性强;其缺点为需要气管插管或切工,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能说话,影响吞咽。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可说话和进食,无恐惧感,易被接受。其缺点是:易发生鼻、面罩漏气,胃肠道充气,皮肤溃疡,难以进行气道管理。
2.4 其它治疗方法
2.4.1 膈肌起搏 对重症低通气患者,膈肌起搏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时需要一个射频传感器和接受器,将电脉冲传到膈神经,使膈肌产生收缩。但是膈肌起搏应用价值有限,价格昂贵,应用中有突然失效的可能,可发生上气道阻塞,有潜在的膈肌疲劳的可能性,需要手术植入电极及接收器中。如成功应用则可使患者避免机械通气,尤其高位颈部脊髓损害所致中枢性低通气患者,应用膈肌起搏较为理想[20]。
2.4.2 呼吸肌训练 通过训练呼吸肌,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可加强咳嗽,促使分泌物排出,增强通气能力[21]。
作者简介:周燕斌(1964-),男,广东广州市人,主治医师
谢灿茂(1953-),男,广东潮州市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参考文献
1 Krachman S,Griner G.[J].Clin Chest med,1998;19(1):139-155
2 Benlloch E,Cordero P.Morales P,et al.[J].Respiration,1995;62(1):4-9
3 Krieger J,In Kryger MH,Roth t,Dement WC.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leep Medicine [M].2nd ed.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94;212-234 4 Thomas DS,Cowen ERT,hulands G, et al.[J].Thorax,1989;4(5):382-386
5 Lin CC.[J].Eur Respir j,1994;7:2005-2010
6 Sullivan CE.Grunstein RR,Murrone O,et al.In:Guilleminawitc ed.OSAS:Clinical Research and treatment [M].New York:Raven Press ltd,1990;49-69
7 Gonzales C, A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