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控制和封闭切缘漏气。主要是上叶和/或中叶肺气肿的患者取仰卧位,病变较轻的一侧首先进行手术。如果计划切除的是下呆和/或后侧肺叶,则患者取侧卧位,待一侧手术完成后再变换体位。使用一种10mm的硬质、250角的胸腔镜,根据术前CT和肺灌注扫描检查结果,应用钉合器对病变最严重的组织进行切除。在某些病例,可通过观察延迟吸收的肺不张来确定靶区域。每侧累积切除的肺容积约20%~30%。被切除的标本通过最大的套管针取出。也有作者[12,13]不采用外源性心包来支撑钉合器线,因为他们在患者手术结束时没有或很少观察到切缘漏气,这一点已经得更多病例的肯定,并且引流的时间相同或更短[14]。 几个中心[13,15]报告了他们进行单侧胸腔镜下切除肺组织,从而显著改善肺功能的结果,但与双侧手术比较改善的幅度要小。单侧手术仅适合于少数主要为单侧病变或有双侧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如以前作过胸膜固定术、胸廓切开术)。其他患者均应优先考虑进行双侧切除手术。
应用Nd-YAC激光将热能作用于气肿肺的表面,从而使肺组织收缩。大多数患者报告有主观和客观的功能改善。McKenna等[13]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来比较钉合器肺切除和激光肺成形术,后者往往需要更长的引流时间。这些发现已被其他作者进一步证实。
大多数患者均在手术后立即拔管,以避免气压伤和继发于正压通气而加重切缘漏气,仅少数患者需要重新插管。部分患者可发生肺炎(发生率4%~20%),但通常可应用抗生素治愈。胸管引流中位时间是6.5(0~19)天,部分患者引流时间较长(>7天)。住院日6~48天,平均13~15天。围手术期(<30天)的死亡率很低,在0%~4%之间[8,12,14,15]。
华盛顿大学肺气肿手术组[17]报告,患者术前均有明显支气管阻塞,平均FEV1为预计值的24%(0.69±0.27L/s)。FEV1在手术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增加58%(1.09L)、64%t和87%(1.29L),肺过度充气分别从平均8.34L(占142%预计值)下降至3个月的6.76L和6个月时的6.93L。PaO2于手术后显著增加,从平均8.0kPa增加至3个月时的9.0kPa。呼吸困难指数和生活质量积分也明显改善。
等应用LVRS治疗26例患者,17例在3个月随访时FEV1,较手术前改善49%,FVC改善23%,TLC减少14%,RV减少30%(P<0.05)。手术后动脉血气改善较少,PaO2增加6.2%,PaCO2减少3.6%,但85%以上术前需持续吸氧的患者术后不再需要吸氧或仅在运动时才需吸氧。79%患者生活均有并发症,主要为切缘漏气和呼吸衰竭。1例(3.8%)死亡。
等[1,14]于1994年开始通过VAT进行双侧LVRS,最明显的效果是气短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积分平均从3.4±0.6下隆至1.8±0.9。FEV1平均增加42%,8例患者FEV1增加大于300ml,最大1例达830ml。平均RV/TLC在术后3个月从0.64±0.09降至0.55±0.07(P<0.01)。通过定时步行距离分析的运动量改善为38%~60%。通过单侧胸腔镜进行容积切除术的作者也报告气短有明显改善,但与双侧切除相比FEV1的改善和过度充气的减少相对较少,但要优地激光治疗的效果[13,15,16]。由于单侧LVRS的疗效通常较差,因此无论何时双侧LVRS都是首选方法。
lVRS替代肺移植 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18]比较了LVRS与肺移植后的肺功能和生存率。33例患者进行LVRS(平均年龄57岁),39例行单侧肺移植(平均55岁),25例行双侧肺移植(平均49岁)。其早期死亡率(<30天)分别是0/33、1/39和2/25,12个月时的死亡率分别是1/33、4/39和4/25。与手术前比较,6
个月时平均FEV1分别改善79%(LVRS)、231%(单肺移植)和489%(双肺移植)。这一分析肯定了LVRS后的功能改善结果不如肺移植,然而,当患者比较虚弱基FEV1不能满足肺移植标准,或因为年龄不断增大而不能适应肺移植时,LVRS是一种选择。而且,行LVRS治疗后还可进行肺移植。所以,LVRS在部分患者可作为一种延期肺移植手术的方法。 展 望
目前,对LVRS还没有进行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仅有一个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LVRS的长期疗效、价效关系和可能的弊端。他们对一半患者进行LVRS,另一半患者在许多年里接受理想的内科治疗。结果显示大多数手术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改善,包括症状和肺功能,改善的程度均达到了理想内科治疗所不能达到的程度[1,19]。LVRS对肺气肿来说仍然是一种姑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