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
|
【摘要】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衰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统计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有缩小,但辛伐他汀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组症状改善率、心衰再住院率、死亡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使心衰住院率、死亡率有进一步下降。 【关键词】 辛伐他汀;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Framingham资料显示,50-59岁的人群中,心衰的发生率为1%,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倍[1]。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血脂作用以外,还有抗炎和血管保护功能。本文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对心衰患者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74例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36~82岁(63.4±5.8岁)。心衰病史3月~12年(2.84±2.56年),原发心脏疾病冠心病31例,扩张性心肌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入选标准:心功能为NYHAⅡ~Ⅳ标准,超声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冠心病16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治疗组(辛伐他汀组)38例:冠心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心功能、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包括利尿剂、地高辛、卡托普利和硝酸甘油等,两组患者均给予上述药物,剂量两组基本相同,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片(Simvastatin,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20mg,每晚1次,共服6个月。治疗期间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原发疾病服用药物与治疗前基本保持不变。
从服药开始两组同时观察1年,每周随访1次,包括心衰症状、血压、心率、心彩超和心电图、血脂。心彩超采用荷兰产PHILIPS飞凡影象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在不知道分组的情况下,由一人专门测定。同时临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心衰复发再次住院率、死亡率。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LVEF、LVEDD、LVESD结果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的比较: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提高12.8%(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D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和LVESD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前后比较△P<0.01
2.2&nbs[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年部分重点内容安排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