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分析 |
|
nbsp; 在诊断胡桃夹现象时,测定左肾静脉压力为黄金标准,通过肾静脉造影测量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的压差而获得,但具有创伤性,不易为患者所接受。而超声检查左肾静脉是否狭窄,具有检查方法简单、无创、无损、安全、可重复、准确性高、并可作动态观察等优点,为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左肾静脉狭窄可以存在于正常儿童,在肾小球肾病患者和高钙尿症儿童中也可见有胡桃夹现象[2]。如本文一患儿,5岁,因血尿一周住院,超声检查: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夹角处可见狭窄,内径为1.8mm,腹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扩张,内径为4.1mm,二者之比>2;直立试验后,狭窄处内径1.5mm,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内径扩张,为6.1mm, 两者之比>4,超声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检查尿常规,发现红细胞+,蛋白+,临床诊断肾小球肾炎并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予以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后,红细胞消失,蛋白消失。
对确诊胡桃夹现象伴无症状血尿及直立性蛋白尿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只要作超声追踪随访即可。如本文一患儿,26 个月,早产,牛乳喂养,消瘦营养不良,因无症状血尿曾在外院治疗3个月无明显改善转来本院,超声检查:左肾静脉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动脉夹角处可见狭窄,内径为1.2mm,腹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扩张,内径为4.2mm,二者之比>2;直立试验后,狭窄处内径1.0mm,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内径扩张,为5.1mm, 两者之比>4,超声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排除肾病可能,未予药物治疗,嘱加强营养,改善体质,随访1年8个月,血尿逐渐改善,多次复查尿常规:红细胞从++减至5~10只。所以一般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增加或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夹角变大,左肾静脉受压减轻,淤血状态得以改善,可以使临床症状缓解、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历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167-1170.
[2]孟凡荣.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12):739-74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路优泰并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肾衰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AMI患者Mb TnI hs CRP和BNP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