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
hest pain control group(8.55±0.97 fl). At the same time, patients with AMI and UA(18.24±0.61%) had an increase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compared to either SA(17.93±0.49%) or non_cardiac chest pain control group(16.52±0.58%). Conclusions The larger, more active platelets might rel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thrombosis.
[Key words] Platelet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心病(CHD)其内部和外部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吸烟、精神压力、糖尿病和肥胖等单独或者联合影响冠心病的发展[1]。冠心病的主要病理过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从而出现临床的心肌缺血症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源性猝死。血小板是启动血栓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介质。血小板的大小与血小板的功能存在密切相关性已有很多相关文献报道,大体积的血小板比小体积血小板的代谢和酶类活动更活跃,并且产生更多的促凝血素A2[2]。本文对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入院患者共278例(男162:女116=1.4:1)其中平均年龄为66.8±10.9岁。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不稳定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其病史、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来确定。B组:稳定性心绞痛。根据冠脉造影或者冠脉搭桥经历来确定。C组:非心源性胸痛。有胸痛症状但被临床排除其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并调查所有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分布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与C组比较,A组和B组中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肥胖、高血压患者人数显著增加。表1 各种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1.2 血标本制备及测定方法:患者入院后收集2ml静脉血置于含有1.5mg/ml EDTA的真空试管中。所有检测工作在收集样本后2小时内完成。所有标本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器LH750(BECKMAN,USA)分析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其它血液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b)在A、B、C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然而白细胞计数(WBC)A组与B、C组相比较显著增高,见表2。表2 其它血液参数情况注:与A组比较P<0.01
2.2 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在A、B、C各组中无显著差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二项指标比较中,A组分别较B组和C组显著升高,见表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的临床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d1 3 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