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ate, 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对NS的PTS进行早期检测并早期治疗,以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改善N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NS主要病因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vWF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并贮存于其细胞内的WeibelPalade小体中,当内皮细胞受损时,vWF释放入血,并成为促进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2]。本文资料表明,NS患者vWF水平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vWF增高可能是N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分子标志物,其升高的程度对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研究,将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NS有一个凝血和纤溶平衡失调的病理过程。Fbg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中Fbg含量升高,纤维蛋白形成增加,机体便存在血栓形成倾向。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存在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溶解,可作为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3]。本文NS患者Fbg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表明N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在生理情况下,已活化的凝血因子可以被其抑制物所灭活,其中最重要的抑制物是AT。本研究中NS患者的AT含量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NS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导致大量凝血酶生成,消耗大量AT引起。另外,血管内皮的广泛损伤也使AT生成障碍,从而加速了患者的高凝倾向[4]。

    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对于血栓前状态的确定需要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传统的凝血方面的指标如PT、aPTT等不能早期反映NS患者的高凝状态。vWF、D二聚体、Fbg、AT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测定方法简便,性质稳定,敏感性好,是反映N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指标。因此,监测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AT水平有助于N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以期早期预防性治疗,对改善N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REW RJ,RADHAKRISHNAN J,APPEL G. Complications of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their treatment[J].Clin Nephrol,2004, 62(4): 245259.

[2] LOWENSTEIN CJ,MORRELL CN,YAMAKUCHI M. Regulation of WeibelPalade Body Exocytosis[J].Semin Vasc Med,2005, 15(8): 302308.

[3] SAMAMA MM,HORELLOU MH,ELALAMY I, et al. Ddimer levels, constitutional thrombophilia, and venous thrombosis prediction: clinical aspects and implications[J].Semin Vasc Med,2005, 5(4): 371374.

[4] Verspyck E, Le CamDuches V, Borg JY, et a1. Inherited thrombophilia and pregnancy[J]. J Gynecol Obstet BiolReprod, 2000, 29(3): 227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丹参 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