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和D二聚体(DDimer,DD)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磁珠法和免疫比浊法对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Fbg和DD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血浆Fbg和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性呈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两组间Fbg﹑DD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但两组内Fbg 与D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Fbg和DD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应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程度,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本文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简称脑梗死)及高血压性脑出血(简称脑出血)患者血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8例脑卒中患者均系起病3 d内入院者,其中脑出血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3.2岁。脑梗死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5.6岁。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
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1.5岁。排除心脑血管及肝、肾﹑动静脉栓塞等疾病。
1.2 方法和仪器 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取血浆用磁珠法检测Fbg,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DD含量,仪器采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均数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各指标间关系评价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90例脑出血和128例脑梗死患者血中Fbg﹑DD二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性呈显著性(P<0.01)。
2.2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Fbg﹑DD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2.3 Fbg与DD水平的相关性。脑出血组Fbg与DD水平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脑梗死组Fbg与DD水平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4,P<0.01)。见表1。表1 脑梗死和脑出血Fbg 、DD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 论
中老年脑卒中以脑梗死和脑出血多见。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共同的病理基础多系动脉粥样硬化,但血液成分(高凝状态)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
Fbg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属于Ⅱ类肝急性时相蛋白,其作为凝血因子Ⅰ由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发交联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可直接破坏内皮细胞,并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促进粥样斑块进展,使动脉血栓发生率增[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环抱捏挤按摩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肺心病中医药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