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环抱捏挤按摩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会

手术DVT的发生率为52%,人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50%~60%,脊髓损伤引起瘫痪者为75%~80%。我国有关下肢DVT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虽然不多见,但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及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DVT的病例逐渐增多。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并有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可能,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手术过程中的静卧和术后的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通过下肢肌肉泵的回流作用减弱,下肢丰富的静脉窦亦使血流大量停滞而易形成血栓;手术前、后及过程中,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手术本身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使胶原和基底膜暴露,致组织因子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刺激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致血栓形成。

    环抱捏挤按摩法汇集了祖国传统按摩医学的精华,具有理气活血,通经活络,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1]。通过操作环抱捏挤按摩法不但可以推动下肢肌肉间静脉窦大量停滞的血液向心脏回流,还可以通过按摩手法治疗激活受损下肢周围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受伤血管内皮的快速愈合,同时伤肢内环境的稳定,减少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刺激,降低了因机体应激而产生的血液的高凝状态。环抱捏挤按摩法属预防DVT形成的机械性方法,它同目前比较流行的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逐级加压弹性袜(GCS)等机械预防措施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易学,医疗成本较低,随时可展开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认为:抗凝药物的疗效优于VFP、IPC、GCS等非药物预防措施,因此考虑到DVT发病的复杂性,我们也主张环抱捏挤按摩法应配合术后12 h应用LMWH,以进一步阻断DVT发病的环节,减少DVT发生的机率。有资料表明[3]:DVT发病时间为伤后或术后1 h~22 d,其中3 d内发病者占53.2%;10 d后发病者占29.8%。说明术后DVT的发生有两个高峰,一为术后3 d内,一为术后10 d后。因此,尽管目前对于DVT的预防推荐疗程是7~10 d,但如果施行了骨科大手术,特别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或髋部周围骨折术后,延长预防DVT的疗程至术后4周对患者更有好处[4],所以我们做环抱捏挤按摩应从患者术后回房即开始,术后头3 d是治疗的最关键时期,通过3 d左右的治疗,患侧下肢的疼痛感觉已明显减弱,这时配合环抱捏挤按摩法可鼓励患者做足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告知患者这样的锻炼需持续约1个月,从而阻止了DVT发生的最后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牛映雪,吕君.保健按摩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1-112,133,250.

[2] 邱贵兴,戴尅戎,杨庆铭等.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J].中国医刊,2006,41(1):31-35.

[3] 卢伟杰,白波,余楠生等.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增刊):6-8.

[4] BERGQVIST D, AGNELLI G, COHEN AT, et al. Duration of 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ith enoxaparin after surgery for cancer. N Engl J Med,2002,346(13):975-980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记忆合金环抱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锁骨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