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循环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系列变化 |
|
;Carotid arteries; Stents; Platelet activation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一个新选择[1]。CAS过程中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置入对血管壁的创伤、局部微栓子脱落导致远端的缺血均可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 [2]。研究显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ASA)加氯吡格雷较单用ASA加肝素可显著降低C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3]。因此目前CAS术前常规给予ASA加氯吡格雷的双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操作前应用栓子保护装置。
在上述措施下,CAS过程中是否还有显著的血小板激活?目前资料有限。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血小板聚集、血清中可溶性的血小板活化相关分子测定等3种方法,来观察CAS术前及术后1周内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系列变化,以助于诠释上述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入选标准:① 症状性高度颈动脉狭窄,经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 NASCET标准 [4]);② 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无禁忌证;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共入选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43~88岁,平均68.1±11.1岁。健康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0~75岁,平均60.1±10.4岁,无心脑血管病,无肝肾功能减退及代谢性疾病,入选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术前连续服用肠溶ASA 100 mg/d至少2周,氯吡格雷75 mg/d至少5 d;术中常规肝素化;术后肝素自然中和,继续服用上述双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月。20例患者均使用了栓子保护装置(Angioguard 14例,Filterwire-EX 6例)。记录围手术期(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血液标本采集 病例组分别于CAS支架置入前即刻、术后0.5 h、18 h和6 d取血至血清管和枸缘酸钠(106 mmol/L)抗凝管。其中CAS术前即刻、术后0.5 h经动脉鞘取血,术后18 h、6 d及健康对照组于清晨空腹经肘静脉取血。血清管立即置于4℃冰箱内1 h,而后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80℃冰箱内待测。枸缘酸钠抗凝血立即开始FCM和血小板聚集的检测。
1.4 检测样本的制备与测定
1.4.1 FCM的检测 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上测定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纤维蛋白原受体(即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用PAC-1检测)。仪器及抗体试剂均来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所有的抗凝血标本均于5 min内立即开始抗体标记。
1.4.1.1 PMA检测 分别取藻红蛋白(PE)标记的CD1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D 61各10 μl置试管中混匀为测定管;另取PE标记的鼠IgG、FITC标记的鼠IgG各10 μl置试管中混匀为对照管;两管中分别加入5 min前采集的全血100 μl与试剂轻轻混匀,室温下避光作用20 min后,每管加入2 ml&nb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丹参干预 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D 二聚体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