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
|
estenosis.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very good the same as conventionality,P>0.05.Conclusion there can be good for treated diabete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anticoagulation et al were one of many useful methods in prevention instent restenosis,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ity coronary narrow.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ent; Restenosis
由于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手术(PCI)的迅速发展,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是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本研究追踪随访254例经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对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676例冠心病患者(造影证实管腔狭窄≥50%)均为2003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术后常规服氯吡格雷75 mg/d,6个月以上,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① 再狭窄组101例,男86例,女15例,年龄27~85(65.08±11.57)岁,② 无再狭窄组153例,男132例,女21例,年龄42~81(63.07±9.39)岁,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资料,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全套(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 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 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或百分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见表1。表1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临床资料比较分组无再狭窄组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0.01,#P<0.05,与无再狭窄组相比
3 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内科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调查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网织血小板与血常规中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