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老年内科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调查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项指标异常者53例,3项及以上指标异常者42例。

    2.2  血栓前状态组的确定

    2.2.1  以至少1项指标异常分组  首先将组1+组2(至少1项指标异常)作为一组与组0(5项指标全部正常)进行比较,观察4类疾病在两组患者中发病率的差别。结果显示仅感染性疾病中两组患者的发病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见表1。而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别(P=0.424,P=0.139),表明至少1项指标异常的患者VTE高危疾病和非VTE高危疾病中的发病率与各项指标均正常者无明显差别,提示1项指标异常对区分是否血栓前状态不够敏感。表1   至少1项指标异常与指标完全正常者疾病发生率的比较注:选用的指标包括PC、AT、vWF、Fbg、DD;*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2  以至少2项指标异常分组  将组0和组1合并为组0+1(2项以下指标异常)与组2(至少2项指标异常)进行比较,观察各疾病在两组中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显示感染、心脑血管病及肿瘤3种疾病的发生率在组2中明显高于组0+1(分别P<0.001、P=0.039、P=0.008);而在其它疾病在组0+1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组2的发病率(P<0.001)。见表2。表明在VTE髙危疾病者在具有至少2项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病率较高,据此我们将组0+1定义为非血栓前

状态组,组2定义为血栓前状态组。表2  至少2项指标异常与2项以下指标异常者各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注:选用的指标包括PC、AT、vWF、Fg、DD;*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3  血栓前状态组与非血栓前状态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3为血栓前状态组与非血栓前状态组的年龄及主要实验室数据的比较,显示:年龄在血栓前状态组显著较高(P=0.01);血栓前状态组的凝血指标Fbg和vWF较非血栓前状态组明显增高(均P<0.001);血栓前状态组的抗凝指标PC、PS、AT均明显低于非血栓前状态组(均P<0.001);纤溶指标DD、FDP在血栓前状态组也明显升高(均P<0.001)。提示以至少2项指标异常作为区分是否血栓前状态是可行的。

    2.4  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前状态组的危险因素,Fbg、vWF、DD和AT进入方程。OR值分别为3.711,1.039,104.902和0.929,(P值均<0.001)。AT的OR值<1,其余OR值均>1,表明AT升高为血栓前状态的保护因素,Fbg、DD和vWF升高为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见  表4。 表3  血栓前状态组与非血栓前状态组一般资料注:*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表4  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注:*表示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回归方程(Forward LR法)为:Logit(P)= -6.351+3.711[Fg]+104.902[DD]+0.929[AT]+1.039[vWF]

    3  讨    论

    VTE为老年患者高发疾病,其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血栓前状态是血栓形成的前期阶段,可发生但又不一定会发生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影响血栓前状态双向转归的关键在于对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干预,对血栓前状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VTE的发生率。

    血栓前状态无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反映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激活、抗凝系统减弱和继发性纤溶激活等与血栓形成机制相关的生化标志。本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48例老年人肺上叶前段或舌段病变临床分
    老年人康复护理
    中药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6例
    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矫治的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