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内科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调查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
|
0例(18%),心脑血管疾病60例(28%),恶性肿瘤38例(18%),其它疾病79例(36%)。
入选标准:年龄≥65岁的老年内科门、急诊住院患者。
排除标准:① 因外科疾病入院的患者;② 目前诊断为VTE的患者;③ 有静脉血栓遗传倾向的患者[血栓家族史、反复血栓个人史、45岁之前发生过血栓,及非常见部位血栓(上肢及肠系膜)史][3];④ 长期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月内应用静脉活血药物(凯时、金纳多、丹参等)治疗,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流程 入选者除进行常规生化及辅助检查外,均在入院第2日晨6时空腹采肘静脉血测定DIC全套,PC、PS、AT活性及vWF抗原。
1.2.2 分组
(1)按实验室检测结果分组:根据患者vWF、Fbg、PC、AT、DD 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组为3组。
组0:5项指标均无异常者;
组1:5项指标中1项异常者;
组2:5项指标中2项或2项以上异常者。
(2)按疾病类型分组
感染组:呼吸系统感染或合并呼吸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脓毒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组:急性心梗、心绞痛、脑卒中、急慢性心衰(NYHW分期III、IV级)患者。
恶性肿瘤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
其它组:高血压、胃肠炎、肠息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心律失常、甲旁亢等疾病。
(3)血栓前状态组与非血栓前状态分组
按指标异常数目分组后,以指标异常数目(n)为切点,从0开始依次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小于n个指标异常组,和至少n个指标异常组。并统计这两组患者在各类疾病中发病率的差异。直至4类疾病在两组患者中发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时,所得n值即为定义血栓前状态检测指标异常数目的个数。据此将小于n个异常定义为非血栓前状态,至少n个异常定义为血栓前状态。
1.3 检测方法 凝血指标Fbg、FDP、DD、PC、PS、AT均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血液凝固分析仪(型号:ACLAdvance)检测,试剂均购自美国HemosIL.TM实验仪器公司,采用酶联免疫法或发色底物法。vWF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数因素分析用χ2检验。两组间计量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制作用Forward LR法。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指标异常情况 在入选的217例患者中,5项指标全部正常者52例,至少1项指标异常者共165例,其中1项指标异常者70例,2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VEGF CD 62P和PMA与SLE患者易栓状态关系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