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后凝血指标的观察

;system(ALSS); Hepatic lesion; Drug; Blood coagulation

    随着临床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资料显示:美国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一半以上由药物引起。某些中药也可引起肝损伤。大部份药物中毒性肝损伤患者,在停药、接受常规护肝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部分重型患者则须考虑人工肝治疗或肝移植[1,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6~61岁,平均45.8岁;均为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3月~2007年4月住院病人。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皮肤黄染等肝损伤情况。患者入院前有服药史,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别为:抗痨药9例,中药4例,抗生素5例,误服不明药物3例。入院后经全面检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仪器为PLASAUTOIQ,(日本产品)。每例1~2次,共31例次,平均1.5次。首次治疗前先用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股静脉通道,每次ALSS治疗结束后用肝素封闭。每次治疗补充新鲜冰冻血浆2 500~3 000 ml,白蛋白20 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和500 ml平衡盐溶液输给患者,体外循环时应用普通肝素25~50 mg,治疗时血流量控制在80~120 ml/min,分离血浆速度为20~30 ml/min。每次治疗时间约为150 min。

    1.2.2  检测方法  人工肝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2.7 ml,置含0.3 m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混匀抗凝。将标本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分别检测PT、PTA、INR、aPTT、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V、Ⅷ活性。仪器为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凝血仪STAGOSTA,试剂为原装配套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以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经ALSS治疗前后,PT、PTA、INR、凝血因子V、Ⅷ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Fbg、 D二聚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注:* P<0.01

    3  讨    论

    随着临床使用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药物毒性产物的毒性作用、药物毒性代谢物与肝细胞的大分子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而致胆汁排泄障碍、药物作为半抗原造成机体免疫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1~3]。症状较轻患者停药后即可恢复,重者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或肝衰竭死亡。

    肝脏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中大部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因子都由肝脏合成,肝脏同时是清除和灭活活化凝血因子的场所。患者肝损伤后,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纤溶活性增强,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乱[4]。

&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
    人工破膜加缩宫素150例在第一产程中的
    自体输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35 例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人工全膝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
    一次性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价值
    人工肝在肝脏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