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 增大。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脏是合成许多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质量下降,脾功能亢进出现血小板数目减少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常伴随凝血机制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为进一步探讨凝血指标和血 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本组对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0~62岁,平均44岁;慢性肝病组180例,男102例,女58例,年龄22~65岁,平均42岁,其中慢性肝炎中度组56例,慢性肝炎重度组42例,肝炎肝硬化组32例,慢性重症肝炎组30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
1.2 仪器与试剂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各自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
1.3 方法
1.3.1 凝血指标测定 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8 ml,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 ml抗凝,充分混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所有检测均在2 h内完成。
1.3.2 血小板参数测定 清晨空腹静脉抽血2mL,放入EDTAK2抗凝管内抗凝,样品充分混匀后于2h之内完成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1。表1 各种慢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2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2。 表2 各种慢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后凝血指标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