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状态 |
|
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将总分分别与婚姻、文化、与朋友关系、残疾等级、家人关心等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分与朋友关系及残疾等级因子在观察组中有相关性,总分与朋友关系因子呈正相关(r=0.47,P<0.05),与残疾等级因子呈负相关(r=-0.53,P<0.05)。而对照组中总分则与家人关心因子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43,P<0.05)。
3 讨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口为2412万人,占各类残疾比重的第一位,达29.07%,≥60岁的残疾人口为441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53.23%[1],提示在残疾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较高。由于患者的自身残疾状况,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心理状态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生活中多有艰辛使他们常处于心理危机中,这在老年残疾患者中可能表现的更明显。既往的研究对一般人群中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状况作了分析,发现他们都有较明显的自卑、情绪不稳、绝望感等表现[3]。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CESD总分无显著性差异,且发现观察组不同残疾年限的患者CESD总分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老年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状况仍然明显存在,但临床表现有其特殊之处。经相关性分析,观察组CESD总分与朋友关系因子呈正相关,表明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的特殊表现主要为在人际交往中有明显障碍,且与朋友交往越密切抑郁就越严重,这有别于一般人群中的肢体残疾患者的抑郁表现[3]。老年肢体残疾患者另一特点为抑郁状况与残疾等级呈负相关,这可能与老年人个性心理特征相对稳定,且较长时间的残疾后能直面现实,平静对待有关,与汤晓丽等[4]报道一致。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心理卫生的角度了解老年肢体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意在引起全社会对老年肢体残疾人群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加,肢体残疾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也随着增高,其中当然包括心理服务的需求。故需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抓好心理卫生工作,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残疾人,尤其老年残疾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康复中应强调社会心理措施,需大批社区康复工作者积极参与[5],根据老年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访谈和沟通。张柏芳等[6]报道老年人抑郁大多数都有生活事件,肢体残疾由于难以完全康复将作为心理应激长期存在,故对他们的心理干预也将长期进行下去,应广泛动员心理工作者走近老年肢体残疾患者,予以心理关爱。另外,由于老年肢体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是脑血管疾病(20.1%)[1],因此还需积极治疗及控制合并的躯体疾病,特别是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及有效治疗,以提高老年肢体残疾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
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1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29.
[3] 王革,成君. 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8889.
[4] 汤晓丽,邢凤梅,范红敏,等.肢体残疾人抑郁症状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1996,4(4):243247.
[5] 栾承,刘民.我国肢体残疾预防策略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9371.
[6] 张柏芳, 曾爱琼. 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5):386387.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的代谢异常 下一个医学论文: 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药敏试验的评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