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
|
sp;2组患者的心脏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比较 MBPS组的LVMI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1),两侧颈动脉IMT也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在MBPS组有68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5.38%,显著大于非MBPS组34.62%的检出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表2 2组间LVMI、颈动脉IMT比较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心、脑的突发事件的危险度要比一天中其他时间高40%~50%[23]。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血管重构,表现为心室壁的肥厚、血管壁增厚、管腔缩小。高血压患者在清晨醒后,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迅速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儿茶酚胺释放,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使得血压在清晨清醒后4~6 h内有一个明显的升高,形成MBPS[4]。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压力反射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严重失调,血压变异性增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MBPS过高。国外研究表明,MBPS过度升高与心脏左室肥厚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增加相关[5]。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组LVMI显著高于非MBPS组,说明清晨血压的过度上升可能是导致心室重构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心肌肥厚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QTcd增加,从而增加心肌缺血时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MBPS组的患者存在更大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压的绝对值与颈动脉IMT相关,血压升高导致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增加血管壁应切力,利于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6]。脉压反映动脉的僵硬度,脉压增加,动脉血管壁受到更大的牵拉,弹力纤维断裂,内皮细胞受损,促进或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MBPS组24 h收缩压、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脉压较非MBPS组高,且其颈动脉IMT也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也较高,颈动脉硬化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MBPS组的患者存在较大的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我们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靶器官的损害较非MBPS者严重,有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提示我们在高血压的干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血压的绝对降幅是否达标,更要运用药物时间治疗学,有效地控制MBPS现象,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3):287288.
[2] Weber MA, Fodera SM. Circadian vari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ronotherapcutic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Rev Cardiovasc Med, 2004,5(3):148155.
[3] Kario K, Pickering TG, Hoshide S, et al.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hyperten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ole of the alpha adrenergic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J].Am J Hypertens, 2004,17(8):668675.
[4] 石洁,胡元会,商秀洋,等.凌晨血压增高与左室肥厚[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610612.
[5] Gosse P, Lasserre R, Minifie C,&nbs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论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及胸腔镜下表现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