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老年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
|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心力衰竭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患病率和2005年我国人口数推算,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000~2001年顾东风等对全国12省市人群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64~7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48.8%,与1991年相比增加了16.5%。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1]。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基础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Framingham研究,在高血压患者中,有80%伴有心力衰竭;有报道认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健康人高3~4倍[2]。据SHEP和SYST2EUR等的研究报道,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可高出2倍以上[3]。因此,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预防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然而,目前有关老年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尚十分缺乏,循证医学治疗有限,传统诊疗手段在此领域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本文就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降压目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特点等作简要阐述。
1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
床特点1.1 诱发因素多样化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有多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等。但最为常见的还是呼吸道感染和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在长期吸烟的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长期吸烟,导致这类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发热、低氧和心脏负荷加重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另一大诱因是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房颤)。房颤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我国学者研究显示,年龄>80岁的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达7.5%。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增大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房颤,心脏功能将下降30%,使许多患者心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产生心力衰竭症状。
1.2 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常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有些人只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却没有气短、呼吸困难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还有些老人合并肺部疾病,常被误诊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所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咳嗽、气喘、乏力、肺部啰音及血压升高等症状都应该考虑到心力衰竭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1.3 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到舒张性心力衰竭,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8%)患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是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因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出现也加速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5]。
1.4 治疗药物选择困难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常伴有多系统疾病,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使许多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应用受限。
1.5 要重视营养和精神因素 多数老年人消化功能衰退,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时胃肠道淤血,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组织水肿,水钠潴留,加重心力衰竭,造成恶性循环。若能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连续5~7 d,就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另外,精神因素也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SHEP研究表明抑郁症使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显著增加[6]。
2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降压治疗目标 根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有关老年人高血压应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收缩压下降19~44 mmHg,舒张压下降9~21 mmHg,则心力衰竭即[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鼻出血 肉眼血尿 PT aPTT延长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议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