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输注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2例报告 |
|
陷,即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血小板计数可降低到5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程度与输液和输血量呈正比。血小板降低一般在3~5 d后恢复正常。该两例病人因综合性创伤导致内出血,多发性骨折,创伤性休克,输注了大量的液体和库血导致血小板呈稀释性减少,此时骨髓的代偿功能亦未发挥作用,有时血小板会降得很低。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和输液、输血量的减少,再加上骨髓代偿功能的启动,血小板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危重和多发性创伤病人,由于大量输注液体或库血后引起,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应与DIC鉴别。需强调的是早期应与DIC进行鉴别。创伤常可引起DIC的发生,DIC时血小板可呈进行性下降。DIC是在严重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亢进,从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继发地激活纤溶系统,并伴有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出血。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鼻出血 肉眼血尿 PT aPTT延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