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甲环酸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观察 |
|
【摘要】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经血液研究室确诊出血性疾病者(血友病A 20例,血友病B 4例,vWD 6例),按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常规的防治措施后进行拔牙,术后采用浸透氨甲环酸溶液的棉球压迫局部创面60 min与含漱氨甲环酸溶液(qid×2)进行止血。结果 显效 24例,占80%;有效 3例,占10%;无效 3例,占10%;总有效率90%(27/30)。结论 氨甲环酸的局部使用可以减少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出血不止的并发症,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出血性疾病; 拔牙
止血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可出现出血不止的并发症,治疗棘手。除根据不同种类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在拔牙前作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外,术后有效地应用止血剂亦有所助益。本组观察了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友病B与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的轻型病例中、经拔牙术者共30例,术前除按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常规的防治措施外,并在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溶液奏效。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30例均来自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经血液研究室确诊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7~20岁。其中:① 血友病A 20例(亚临床型14例,轻型6例),② 血友病B 4例(亚临床型3例,轻型1例),③ vWD 6例(2A型2例,2N型3例,3型1例)。
1.2 防治出血的方案
1.2.1 预防处理 对于亚临床型不作预防处理。所有轻型血友病A及vWD患者均输用冷沉淀(血友病A:2 u/d×1~3 d,vWD:4 u/d×1~3 d),使FⅧ:C达30%。所有轻型血友病B患者输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5 u/kg×2~4 d),使FⅨ:C达30%。
1.2.2 拔牙后止血方法 5% TA溶液浸透TA溶液棉球压迫拔除牙后的创面处60 min,继之用5% TA溶液10 ml口腔内含嗽2 min,每日4次,共2 d。
1.3 止血效果判定 ① 显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无渗血,2 d内创面无渗血;② 有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无渗血,2 d内创面间有渗血;③ 无效:压迫60 min后局部渗血,2 d内创面间有渗血。
1.4 结果 ① 显效 24例,占80%;② 有效 3例,占10%;③ 无效 3例,占10%。总有效率90%(27/30)。见表1。 表1 TA用于轻型出血性疾病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效果
2 讨 论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甚多,其中以血友病与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最为常见。血友病A为因子Ⅷ的缺乏;血友病B为因子Ⅸ的缺乏;vWD为von Willebrand’s&nb[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CT口诀 肺的分段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进展
|
|
|
|
|
|
|